第8部分(第2/4 页)
孙县丞对张县令耳语道:“大人,此人是诸司正使,是个从七品。”孙县丞此言便是这位中卫郎的官比张县令要大。
张县令便客气道:“不知这位中卫郎,可知所抓何人。”
骆韦康抢了答:“回县太爷的话,草民仍是上林乡木勺湾骆家窑场骆窑主之子,骆韦康。并非这位大人口说所说的辽人。草民家世世代代都是宋朝的人,与辽人并无半点牵扯。请大人明查秋毫,还草民一个清白。”
没想到骆韦康还挺会说话的,陈欣想那自己要不要照着他的话也念一遍自己的出身啊。可那位中卫郎没给陈欣说话的机会,见骆韦康抢他的话而恼怒:“你即不是辽人,为何在弄堂内出现,为何见到官兵鬼鬼祟祟。”
“这位大人,草民是不见一个朋友,特意寻了去。”骆韦康一字一言道,“她便草民的朋友。”
陈欣接上话:“是啊,我很少到镇上来,所以迷路了嘛。”陈欣说话完全是一副现代人的派头,对着几位当官的张口自称为“我”,而不是“草民”。
那边孙县丞凑到张县令耳边轻语:“大人,这位公子确实是骆窑主家的公子。小的见过一面,有些眼熟。”
张县令拂了拂胡子,笑呵呵地说道:“中卫郎大人,这里乃是明州境内,与辽人边境甚远,怎会有辽人至此。”
中卫郎听到张县令此言立即怒目而视:“县令大人可是小县城中呆得时晨长了,不知外边天下大下。以为小县城无事便是天下无事,此人被我大宋军队发现逃窜至此。故我小队才会追到此县。”
张县令只好陪上笑脸,中卫郎比他官高他也知道。“中卫郎大人,下跪草世真乃我县令百姓,并非大人所说辽人。还请中卫郎大人放了我县中百姓。”
即是本县县令说了,中卫郎也不好再有强词,便说道:“还想劳烦大人在城中放张榜子,我将此辽人长相口述一遍,但凡城中百姓在见者,定有重赏。”
“好说,好说。”张县令点头,马上命孙县丞去写榜子。
待中卫郎带着他手下的人马离开之后,张县令命陈欣和骆韦康起来说话:“这位可是吴家老大之女吴宁儿。”
陈欣愣了一下,没想到县老爷会知道自己的名字。是吴宁儿有名呢,还是吴山有名啊。陈欣便答道:“小女子便是。”
“呵呵……”张县令又在拂胡子了,“吴老大的女儿长那么大了……或是姚家公子尚在……”张县令眼中流露出可惜的神情,说话间又轻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这边没你什么事,速速回家去吧。”
陈欣想这张县令是怎么了,还有那个姚家公子是谁啊,为什么说到时他时眼里会有失望感。“呃——”陈欣刚想说话,那边孙县丞过来把写好的榜子让张县令过目,张县令点头之后让孙县丞去拿了县印盖上,在命人张贴到城门口去。
陈欣看张县令说话的语气和态度都算不错的,不像电视中演的那些县官一个个嚣张跋扈,眼中只见钱不见理。那边骆韦康一个劲儿向张县令道谢,并说今天若不是张县令说理,还真怕自己当成了辽人给抓去了牢中。
“呵呵……”张县令笑道,“你爹可好。近几日也不曾见你爹到县中来。”
“近几日家中来了贵客,爹在招待这位贵客,故抽不出空来看县中买卖。”骆韦康对着张县令作了个揖,“张县令——”
就在骆韦康刚想说什么时,一个衙役跑来禀告:“大人,外面有位大人递来名贴,说有事要事相见。”衙役净一份名贴递给张县令,张县令瞧了一眼之后又递到孙县丞手中,并告知衙役请那位大人进来相见。
孙县丞对陈欣和骆韦康说道:“吴家姑娘,骆家公子还请速回。近日城中官兵众多,恐不安宁,还是呆在山中免受干扰。”
“告辞,告辞。”骆韦康便不再多说,向两位大人作揖之后让吴宁儿跟他一道离开。不想两人才刚转身,从一侧要出,那边近来的人却叫住陈欣。
“宁儿姑娘。”
陈欣现在对宁儿姑娘这几个字很熟悉了,在这里没有人叫她陈欣,只是要叫宁儿姑娘,便在叫她。她想也不想便回头应了一声,没想会是徐嗣州。“徐大人。”陈欣停了脚步,骆韦康同样停下脚步尊称了一声徐大人。
“下官拜见徐大人。”张县令迎了上去,见徐大人和吴宁儿应是相识,便试探性寻问道,“大人此来——”
徐嗣州这才答道:“本是因她而来。听闻宁儿姑娘有事。现在看来无事便好,无事便好。”
陈欣想到了,徐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