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这李铁军与陈赓是黄埔军校时的同班同学,他倾巢出动,这本是陈赓意料之中的情况,而且诱其东进,恰恰是陈赓寻机歼其一部的计划。他这一着,也正是周希汉出击和攻打临汝、郏县的目的。结果,武庭麟率部回师郏县,对周希汉形成迎头相拦,却是出乎意料的,不仅周希汉没料到,连陈赓司令员也未料到。因此,这个郏县之战实际上是一场遭遇战。
兵法说:强而避之。强敌前堵后追,一般情况下是应该回避的。周希汉旅一时之间被10倍于自己的敌兵夹在中间,是打,还是回避?因陈赓命令禁止用无线电讯联系,已经关闭了电台;这时10旅和兵团一北一南相距几十公里,也无法架设有线电话联系,请示兵团已不可能。但周希汉就是周希汉,多谋善断,又有超人的胆略,他分析敌我态势后,说:
9。郏县歼灭战(2)
“打!”
旅政委廖冠贤问道:“敌人10倍于我,能打吗?”
“我看可以打!”周希汉肯定地说,“一、李铁军6个旅已离洛阳东进,其先头部队离郏县尚有60公里,起码要走两天。李铁军还没摸清我兵团战略意图,肯定害怕中了陈司令围城打援之计,谁也不敢‘冒尖’增援,只得猥集一团向郏县滚动;同时他也肯定不会为援救杂牌军武庭麟而损伤自己的嫡系部队,只会走走看看。二、武庭麟的主力64旅在9月30日就已被我军歼灭过一次,现在的64旅是刚在许昌重新补充起来的,并且是才到郏县的,新来乍到,士气低落,又立足未稳,肯定守而不固。三、李铁军不敢贸然前来,许昌、禹县的两个旅更惧怕被歼,不敢轻举妄动。四、我旅是红军老部队,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攻坚经验丰富,还有缴获‘天下第一旅’好枪好炮。因此,只要我们出其不意、以快制胜,肯定能在李铁军到来之前,消灭武庭麟。”
众将一听,都同意周希汉的意见。
当日半夜,3个团按照周希汉的命令,相继各投入两个营突然发起猛攻,果然很快攻入城内,然后,逐街逐巷,分割歼敌。周希汉以快制胜的战法见效了,战士们的猛打猛攻,弄得敌整编15师中将师长武庭麟措手不及,夜间,他的少将副师长杨天民就被战士活捉时,他还像在做梦一样叫喊:
“自己人,不要误会,我是你们的杨副师长。”
“谁是你们的!我们是陈赓兵团的!”
第二日10时许,李铁军已接近郏县30里铺,武庭麟还要做垂死挣扎。周希汉说:
“消灭15师,活捉武庭麟。”
随即,他把指挥所前移到离武庭麟的核心工事只有200米处的地方,准备指挥部队发起最后的攻击。
在红四方面军时,只要在战斗、战役最关键的时刻,战士们总能看到徐向前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他的这一行为给指战员带来莫大的勇气、力量和胜利信心。徐向前经常教育周希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干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周希汉也常常学他的样子,一到战斗的关键时刻,指挥位置一定靠前。此刻,战士们见旅长亲自来到了前沿,“旅长亲自来啦!”个个胜利信心倍增,大喊:
“消灭15师,活捉武庭麟!”
13时,10旅开始向武庭麟的核心阵地发起攻击。由于周希汉指挥得当,仅用了20分钟,武庭麟的最后巢穴即被全部摧毁,郏县城全部解放,敌15师500多人被毙伤,一个中将师长和两个中将副师长和2500多人马被活捉。而周希汉打的这一“冒险仗”,10旅仅伤亡300人。
武庭麟是豫西的土皇帝,杀人成性,素有“武阎王”之称。活捉武庭麟,给豫西人民除了一大害,而对豫西各县的土匪、保安团震动很大,他们顿失靠山,乱成了一团。
1948年春,刘邓首长从大别山转移到豫西宝丰地区,对陈赓说:“你们刚过黄河,就捉到敌人师长武庭麟,这对敌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开辟豫西根据地有重大意义。”
陈赓司令员说:“这是周希汉的杰作”。
而周希汉虽才华横溢、功勋卓著,有时会“骄傲”,但从不抢功,更不居功。当他知道陈赓评价郏县战斗是“周希汉的杰作”时,说:
“若称杰作,那就是陈司令相信部属,放手指挥的杰作,是10旅全体指战员的杰作,是友邻部队和郏县人民与我们共同创造的杰作。”
周希汉指挥作战特点,有人归纳为:胆大、力大、肚子大,眼尖、手快加心硬。陈赓说:“这用词虽不大确切,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