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再宽限两日,待鄙商会再作商议。这次一定作出让贵军满意的答复。”
“既然王会长再次作此承诺,那么我只好再次听其言观其行了。”
周希汉说罢,起身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明日午时,我于纺纱厂备下小宴,请诸位届时光临。”
翌日,王高峰借口“偶感风寒”不便赴约,派其秘书作为全权代表,偕同十多个“名士”来到指挥部。相见后,根据地下党事先的介绍,周希汉针对来此的商会人员的不同政治倾向,进行说服、瓦解。最后声明:“谈判时限,只剩最后一天。若谈判破裂,我军就以武力收复木栾店镇。何去何从,望商会不要错失良机!”
当天下午,商会全部接受周希汉提出的条件,迎接八路军进驻。
收复木栾店镇,周希汉的谋划顺利实现了,接着他又以木栾店为中心,指挥2营和游击队乘胜横扫武陟县之小董一带的土匪和反动武装,收缴长短枪700余支,钞票7万余元和大批布匹。
结果,补充团在豫北转战半年,由原来的1500人扩充到3500多人,红缨枪、大刀片,换成了步枪和机关枪,在解决自己吃穿的同时还为部队“筹”到了一批资金和物资。周希汉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陈赓旅长的肯定。6月,他推荐周希汉为旅参谋长。
这时,周希汉年仅25岁。
(2)
周希汉一到386旅,就露了一手,协助陈赓、王新亭等创造性地指挥了香城固伏击战。
1939年1月,386旅第二次越过平汉路,在冀南大平原上寻机歼敌。陈赓带着几位旅干部,有时各带部队去打场鬼子,有时集中起来讨论打个大仗,几仗之后,他们摸到了鬼子一条规律,就是只要你打痛他之后,他肯定要用全力来进行报复。为此,陈赓要求说:
“各位指挥员动动脑筋,在我们这个平原找个伏击战场,打个大的。”
但是,冬天的冀南大平原,树无叶,地无禾,一望无边,只有利于鬼子机械化部队运动,却不利于八路军伏击部队隐蔽。正当大家为找理想的伏击地形煞费心思时,一天,周希汉和韩东山副旅长高高兴兴地回来了。
“伏击地形找到了。”周希汉说。
“真是个打埋伏的好地形哩!”韩副旅长补充说。
“快说吧!在什么地方?”许世友副旅长有点耐不住了。
“让希汉说吧,他的脑子比我清楚。”
周希汉也不客气,说:“部队在香城固宿营后,我和老韩到周围察看地形,嗨,香城固西北,有个大沙滩,我们往西看,靠张家庄是一道几十米高、南北1000多米长的大沙岗;我们往东看,庄头村与正西边的张家庄遥遥相对,正好一个天然的钳形防御阵地呀!把地势倾斜的洼地紧紧地夹在当中。如果能把鬼子诱至这个洼地,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3。智勇双全的参谋长(4)
“你们地方找好了,‘诱’哪里的鬼子呀?”陈旅长故意问。
“我向老韩说了我的看法,他非常赞成,就是香城固以北约15公里的威县城。”周希汉继续说,“根据昨日师部敌情通报,鬼子对冀南进行的第二次大扫荡,使用兵力3万余人,目前已占据了束鹿、钜鹿、广宗、临清、威县等县城,正集中主力向我南宫、枣强、冀县地区合击。并以部分兵力守备其后方补给线。威县城就是‘扫荡’之敌后方补给线上的重要据点,由鬼子第10师团第40联队部分兵力守备。周围的曲周、清河等城也仅有少数敌兵防守,我想将威县之敌作为诱击对象是能成功的。”
“好,我看咱们几位步行到现场看看如何?”陈赓旅长说。
此时周希汉早已令作战、侦察参谋做好了准备,因他非常了解陈旅长是十分重视现场侦察的,带好地图,放出警戒,他们就出发了。
“好,好!香城固的那个破沙滩,确实是一个理想的袋形伏击阵地。”看完地形回来,还未坐下,许世友副旅长就发表了意见。
“我同意周希汉提出的作战方案。在这里打伏击,我看是有把握的。”政委王新亭也表示赞成。
陈赓旅长见所有的人都赞同周希汉的作战方案,随即就召集各团团长部署了战斗。为诱敌出城,又令补充团、新1团、688团各一部连续3天袭击威县县城。
布置就绪后,许世友副旅长去688团和新1团方向指挥战斗,韩东山副旅长去补充团指挥战斗。司令部只周希汉一个人了。陈赓和王新亭两人到师部去向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