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位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演出风格辛辣,讽刺力极强,他把一切敏感的、传统上一向认为是严肃的东西统统当做嘲笑的对象:婚姻、政治、性行为、偏见、宗教和法律等。他喜欢使用粗俗的语言,运用挑逗性的动作,每每令观众感到无比震惊。但他把赤裸裸的真实奉献给观众,并为他们带来轻松和快乐。
他一反保守、含蓄、有教养的做法,使用直露的语言。他认为直露的语言虽听起来不雅,但却更为真实,与要描述的对象较易吻合,而且非常有力度。他喜欢用脏话,把那些一般人认为不堪入耳的话直接说出来,不加任何修饰。他认为,这样做有助于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意图。
莱尼·布鲁斯虽然是位杰出的演员,但他也有着毁灭性的嗜好——吸毒。他曾因收藏毒品而遭到监禁,后被释放,但不久又因私藏毒品而在加利福尼亚被捕。他公开承认自己吸毒成瘾,并到一个吸毒治疗中心接受治疗。但他的毒瘾很深,治疗后他会好上一段时间,不久就会重新使用毒品。终于有一天,他在自己住宅的浴室里死去,死时胳膊上插着一根注射毒品用的针。法医最后检验结果证明,莱尼·布鲁斯死于急性吗啡中毒。
另外两位早逝的爵士乐演奏家“怪鸟”帕克尔和芝加哥布鲁斯最走红的口琴演奏大师小瓦尔特,也与毒品有着很深的关系。
“怪鸟”帕克尔是位杰出的演奏家,他的影响范围波及所有涉及爵士乐的艺术家。爱灵顿乐团的小喇叭手库提·威廉斯把他与演奏家路易·阿姆斯特朗作了一个对比:“路易·阿姆斯特朗使所有铜管乐师的演奏法发生了变化。但在‘怪鸟’之后,所有器乐的演奏都改变了——鼓乐、钢琴、低音提琴、长号、小喇叭、萨克斯管,一切的一切。”
“怪鸟”生活狂放不羁,一生曲折而短暂,只活了34岁。他酗酒,玩女人,吸毒,而且吸毒历史长达15年之久。有迹象表明,吸毒是造成他早死的致命因素。
小瓦尔特自幼才华出众,17岁时就登上了唱片新星的宝座,他的演奏天才是公认的。小瓦尔特创造了一种口琴演奏的全新方法,他能够在突然之间吹出撕人肺腑的呻吟声和另外一种巨大而饱满的音响。他乐感惊人,总是恰如其分地适时吹出气势磅礴的声音,而在另一时刻又吹出轻柔、舒缓的音乐,为其他乐师的独奏进行伴音,起到绝妙的烘托效果。瓦尔特的演奏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总是用吹奏的方式诉说心声,使人不由自主地被他的表演感动。可惜,他生活中的毁灭性力量使他英年早逝,他只活了37岁。与他合作过的布鲁斯乐师霍林·沃尔夫谈到他时说:“他是最了不起的,我不愿意吹嘘别人,但他堪称是布鲁斯音乐的大师……过度的酗酒和吸毒把他葬送了。”
吸毒能够致人死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并不是吸毒都会致死。吸毒不死的作家、艺术家是绝大多数。吸毒对于人类健康肯定有害。毒品对人身体损害的程度因人而异,同时与损害程度有关的还有吸食的毒品种类、吸食毒品量、吸毒时间的长短以及吸毒者本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麦当娜吸毒,但她的身体并未因吸毒而有任何明显的损害。她使用毒品时小心翼翼,从不过量,而且只是偶然使用。对她来说,毒品给她带来的快感远不如性的狂欢给她带来的感觉销魂,她喜欢性的放纵与狂欢远远超过喜欢毒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 极限体验:感觉的地狱天堂(4)
海明威对于毒品的使用也很讲究分寸,他对毒品的使用一开始是探索性的。吸毒是一种人生体验,尽管是一种反常的体验,对于他这位有兴趣了解一切的人,不应该有什么东西是他没有经历过的。毒品也可能曾给他带来兴奋感、欣悦感和美好的幻觉,使他身上的累累伤痛得以减轻。但海明威是个喜欢行动的人,他喜欢的东西很多:狩猎、拳击、打仗、斗牛、赛车、打鱼、和女人一起寻欢作乐,等等。比起毒品给人的虚幻刺激,海明威更喜欢现实给予他的刺激,他爱现实生活胜于爱虚幻的感觉。
伊丽莎白·泰勒使用毒品时几乎能做到恰如其分,既能充分享受毒品给人带来的兴奋、快乐和刺激,又不让它伤及她的身体健康和女性魅力,当然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当她和埃迪·费希尔在一起时,她对毒品的使用常常过量。埃迪·费希尔曾是美国当时的一流歌星,但这位继迈克·托德之后伊丽莎白的又一任丈夫,是个非常放荡的人,他与不少社会名流都有交往,而且也以毒会友,他是位吸毒成瘾的人。据他自己透露,他常去白宫拜望肯尼迪总统,他们两人时常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