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页)
经有了准备,心想老子最多不过是卸甲归田罢了,你还能怎么滴?
见高力士这么刁难,赵子良拱手沉声道:“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这是太宗皇帝给军人的优待和荣誉,军人可以战死沙场,可以马革裹尸,但不能没有荣耀!”
李隆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并没有责怪高力士中途插嘴,摆了摆手。高力士便退到了一边。
李隆基看着赵子良问道:“赵爱卿,近段时间,金光门总是在入夜时分城门关闭之后有人飞檐走壁出入城内外如无人之境,城门守将竟然毫无办法,朕已经打发他回家种地去了,你在西域杀敌无数、战功彪炳,想必应该有办法对付这等屑小之辈!朕想让你去做这金光门的守将,升你为定远将军,你可愿意?”
赵子良当然不愿意当这什么金光门的什么狗屁守将。虽然军阶升了一级,可这就是一只看门狗,实则是明升暗降,但此时已经又不得不他说不愿意,有了盖嘉运的提醒,赵子良毫不犹豫的答应:“末将遵旨!只是······”。
“有话就说出来,朕又不是不让人说话”。
赵子良道:“去年先父过世了,末将因为远在安西而未能回家尽孝。还请陛下准末将回乡守孝三年”。
这话听上去有点像跟皇帝对着干的意思,但是赵子良死了爹。要回家丁忧三年乃是常理人伦,如果官员死了爹不回家丁忧三年,会被其他人认为是为了官位不想尽孝,这是会被人鄙视的。
文武大臣们听了赵子良这番话顿时窃窃私语起来,很多大臣武将都暗自点头。
高力士听了这话,立即向站在文官首位的李林甫打了一个眼色。李林甫此人一向善于揣摩圣意,他早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不能让皇帝丢了面子,又有高力士打眼色,他站出来向李隆基行礼后说道:“启禀陛下。金光门不能没有得力的将军镇守,而且赵将军武艺超群、神勇无敌,乃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让他回家三年乃是朝廷的损失啊,微臣愚见,陛下应该夺情起复!”
李隆基闻言皱起了眉头,沉默片刻后说道:“赵爱卿,你要回家给令尊守孝乃是为人之女的本份,但金光门是长安城很重要的一个城门,事关长安的安危,又不能没有大将镇守,朕准你一个半月的假期回乡给令尊上几柱香,你看如何?”
赵子良暗叹一声,只得答应:“末将遵旨!”
散朝后,赵子良从皇宫出来,情绪一度有些低落,但这个城门守将的职位有不能不去干,这可是皇帝亲自任命的,想要辞职,还必须找皇帝!如果能够可以不干,赵子良刚才就在朝堂推掉了,不必等到现在,关键是推都推不掉。
直到这时,赵子良才总算领教了唐朝历史上太监宦官对皇帝的影响力。
直到出城之后,白孝德才忍不住问道:“将军,您这是怎么啦?”
赵子良勒马停下道:“皇帝让我去手城门!”
“什么?”白孝德大叫起来,“将军乃是神勇战将,长处在于征战沙场,而不是去做一个任何校尉都最好的城门守将啊!”
回到山庄,赵子良把所有人都集中起来,宣布了他被皇帝任命为金光门守将的事实,并且说道:“事情已经成为定局,某不想耽误诸位的前程,如果诸位还想留下来,每个月的吃穿用度,一文也不会少,如果诸位另有其他路子谋个号前程,某也不会拦着,每人发十贯钱的遣散费,你们骑乘的马也可以骑走,现在诸位可以选择了!”
一阵窃窃私语和叽叽喳喳的嘈杂声之后,扈从加上下人,约莫有四十人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想走。
这些人被其余不准备走的人指着大骂忘恩负义,被骂的这些人很是尴尬,不过此时他们已经决定了,也没有与那些骂人的人起争执。
赵子良立即让郑三给这四十个想走的人发放遣散费,打发走这些人之后,赵子良看了看留下来的加上下人还有八十人左右,包括陈清莹和王芷韵母女在内的下人有十个,剩下七十人都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扈从,其中一般是被勃勒罕带过来的疏勒人,另一半大多数是汉人,少数是其他民族的人。
“好了,你们愿意留下来,本将军很高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诸位回去收拾一下,明日某就要启程回乡探亲,要留下一些人在这里看着庄子,勃勒罕,你带五十人留下,白孝德带二十人跟我走”。
晚上,陈清莹找到赵子良,说道:“老爷回乡一路上不能没有人服侍,我让芷韵跟着老爷一路斥候吧!”
赵子良摆手道:“算了,皇帝只给了我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