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在产品交易系统中,货币是人们进行产品交换的媒介,而不是目的。举例来说,在市场的一个静态画面中,甲农民出售十斤米,得到十元钱,然后甲用此钱买来乙农民的一只鸡,乙农民又用此钱在市场上买来十斤米。这样,甲农民得到一只鸡,而乙农民得到十斤米,十元钱只是一个媒介。假如甲农民卖出十斤米或者乙农民卖出一只鸡得到的不是十元钱,而是一枚金元宝或是一亿元钞票,皆不会影响交易结果。所以产品交易的过程不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可是,储蓄系统的运行与通货膨胀的形成却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得到货币后,并不是立即全部将其用于购买需要的产品,而是将一部分货币放置在储蓄系统。人们贮藏货币的目的是用于将来购买产品。但是这些货币并不是凝固不动的,而是在不断流动着的。当管理这些货币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向外投资或贷款时,就会对产品交易系统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CPI:掀起你的盖头来(1)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假如在某年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那表示,这一年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当生活成本提高时,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元的货品及服务。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CPI应该是民众能够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如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事实上,身边的消费品如电、车票、蔬菜、汽油、住房等,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什么统计部门的数据却正好相反呢?其实,现实的经济并非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变幻莫测与随意,也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瞬息万变、忽然通胀、忽然通缩,它本身有其发展的内在规定性。问题可能出在对CPI统计的理解上。
中国的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近几年来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快的消费支出项目并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民众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举个例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这些费用仅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还不够,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就更没有包括在其中了。事实上,这几年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个人住房消费,如果不把它包括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那么这个数字能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吗?如果这个比重无法反映在CPI中,那么CPI又如何反映真实的消费价格水平呢?
有研究者认为,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刚性上升趋势的房地产价格并不足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在供求对价格信号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的经济结构中就更是如此。也就是说,CPI变化根本就不需考虑住房消费价格变化的因素。现在我要问的是,住房是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如果住房是消费品,住房消费的价格指数不反映到CPI中,那么这种CPI肯定是失真的,不足以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依据;如果住房是投资品,假定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很高,那么房地产业必然会吸引许多人及资金的进入,这会推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的价格(但如果利率管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容易产生泡沫。目前,不少人认为国内房地产没有泡沫,市场火爆的原因在于个人房地产需求过大而非投资过高。按照这个推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以住房消费为主导的,这样一来,住房消费价格不计算在CPI之内也就没有道理了。
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即使CPI能够很好地反映居民消费价格,它也只是央行货币利率调整中考虑的一个因素而已,从更多的角度来看,国内利率提高的条件早已水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