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秦帝国之纵横嬴稷出生 > 第75章 秦威楚难:迁都之议

第75章 秦威楚难:迁都之议(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狼人杀,天梯榜之战我在甄嬛传里奋斗快穿:我带四哥畅游小世界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每次穿越世界,我都有金手指!年代:我在塞罕坝植树假如李莲花可能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王者峡谷之兔身逆袭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举世震惊,反叛者八号出现!小马宝莉:她在秩序彼岸十三皇子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穿越三国做将军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五国合纵伐秦的硝烟尚未散尽,其失败的阴霾便已沉重地笼罩在山东诸国的上空。

秦军为报复五国攻秦,转而将矛头指向卫国,一时间,卫国山河破碎,摇摇欲坠,都城被围,岌岌可危之态尽显无遗。

数日之后,那令人心颤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楚国朝堂之上。

秦军攻破卫国都城,卫国名存实亡的噩耗传来,整个朝堂瞬间被一片死寂所笼罩。

楚王满脸忧虑,那紧锁的眉头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目光缓缓扫视着台下的群臣。良久,才缓缓开口道。

“今秦强而我楚危,犹如猛虎在侧,时刻威胁我楚国之安危。”

“为保我楚国宗庙社稷得以延续,寡人苦思冥想,心中之意,乃是欲将都城由钜阳迁至寿春,诸卿对此有何高见?”

此语一出,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朝堂上顿时像炸开了锅一般,议论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春申君黄歇神色凝重,他深知此刻的抉择关乎楚国存亡,故而率先出列,双手恭敬地拱手道:“大王,臣以为迁都之举虽艰难重重,然当下形势紧迫,实乃无奈却又不失为权宜之计。”

“且看那寿春之地,有滔滔江河之险可作为天然屏障依傍,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者,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足以支撑我楚国后续之发展,可为我楚国新的根基所在。”

“倘若我等能在寿春妥善经营,精心治理,或可暂且避开秦国那咄咄逼人的锋芒,赢得喘息之机,从而徐图恢复我楚国之国力。”

然而,春申君的这番话却如同火星落入了干草堆,瞬间引燃了一些重臣的反对之声。

上柱国昭阳面色沉重如铅,他向前迈出一步,神色庄重地奏道:“大王,臣以为万万不可轻易迁都啊!那钜阳乃是我楚国历经数代经营多年之都,宗庙陵寝皆在于此,承载着我楚国之根基与荣耀。”

“一旦迁都,必然会动摇国本,使得民心惶惶不安,社稷根基不稳。况且,我楚国之威名,向来全赖于坚守祖宗之地,若如此轻易地弃之而去,他国又将如何看待我楚国?岂不是会被视作怯懦之举,让我楚国沦为他国之笑柄?”

“再者言,迁都一事耗费巨大,如今我楚国国力本就因合纵伐秦的失利而有所损耗,此时若再大兴土木,重新营建都城,恐会进一步加剧国内之疲敝,无异于雪上加霜啊。臣恳请大王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仓促决定。”

令尹景舍亦在一旁附和道:“昭阳大人所言甚是,臣听闻秦军虽攻下卫国濮阳,但长途奔袭之下,必定人马劳顿,亦有疲敝之态。”

“我楚国当趁此时机,迅速整军备战,加强边防力量,积极修筑防御工事,囤积粮草兵器,而非一味地退缩迁都,示弱于秦。若能再次联合其他诸国,重新谋划合纵之策,齐心协力,未必就不能抵御秦国之侵略,挽回我楚国之颓势。”

楚王静静地听着诸位大臣的激烈争论,心中犹如一团乱麻,犹豫不决。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春申君,眼神中满是询问与期待。

春申君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神色坚定地回应道。

“二位大人之言,臣亦深知其理,但如今秦国之形势,已远非往昔可比。那秦王嬴政,胸怀虎狼之心,其鲸吞蚕食山东诸国之野心昭然若揭,已然是明眼人皆能看清。”

“我楚国若不及早做长远打算,仍心存侥幸,等到秦军大兵压境之时,恐怕就追悔莫及了。至于民心一事,臣以为可在迁都过程中,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深入百姓之中,妥善安抚,向他们阐明迁都之举的利害关系,使其明白此举乃是为楚国之长远发展计,关乎楚国之存亡。”

“且那寿春之地,虽需稍加整饬,但凭借其天然之险要与肥沃之地利,假以时日,便可成为我楚国之坚固都城。”

“至于国力损耗,臣相信,只要我等在新的都城稳扎稳打,发展生产,开垦荒地,鼓励工商,亦可逐步恢复发展起来。当下之际,应以保存楚国之有生力量为首要任务,切不可因一时之念而误了楚国之大局。”

楚王听着春申君的这番分析,微微点头,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深知秦国的威胁犹如悬在头顶的利剑,迫在眉睫,楚国已没有太多时间可供犹豫不决。

于是,他目光一凛,最终下定决心迁都,并当场责令春申君全力操办迁都事宜,不得有丝毫懈怠。

春申君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行动起来,有

目录
菩提仙尊漫威世界里的全能王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