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页)
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也有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的习俗,称为烧包。
在定州这边儿,但凡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是大cao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流传有目莲救母的故事,言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虽然这种说法同样有些无稽,但是从前代开始,yù徽王朝也照此仿行,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叶铭还是第一次见识定州人过盂兰盆节的情形,自然兴致比较高一些。
白天的时候,身体基本上已经痊愈的叶铭就带着几个丫鬟仆人一块儿出去,在定州城里面晃dang,其实就是为了看热闹。
叶府门前街口已经搭起了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就纷纷把全猪、全羊、jī、鸭、鹅及各式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cha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1ù门开”等字样。
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围观者甚众,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就是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作放焰口。
叶铭看得津津有味儿,听小丫鬟碧桃在一边儿给他说话,提到放焰口的时候,叶铭就点头表示了然,“唔,放焰口嘛,这个我是知道的,就是布施给那些饿死鬼什么的,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不咬为祸人间。”
“晚上还有放水灯呢,也很好看——”碧桃对叶铭说道。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hua状,叫做水旱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