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页)
石偕夫人宋美龄突然飞抵印度访问。此事立即引起日本方面的猜测、恐惧和不安。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火田)俊六大将满腹狐疑,心里嫡咕道:“在我军攻占新加坡前,蒋介石偕同宋美龄访问印度,其目的何在?”
这位总司令官百思不得其解,便令其总参谋长连夜去见汪精卫。汪精卫也摸不着头脑,搔着脑门说:“我对重庆方面的情报一无所知。不过,蒋介石此行目的十分明显,其一,对印度民众表示友好;其二,就从英、美获得借款之事进行磋商。”
(火田)俊六大将认为,事情肯定并非汪精卫说的那么简单。他在心里继续嘀咕:“元首既然亲自出马,必有重大目的,是不是为了实地看看印度有无实力参加同盟国的协同作战?”
蒋介石此行目的到底何在?(火田)俊六大将仍吃不准,又把纳粹德国派驻南京汪伪政府的大使史塔玛请来共进午餐,借此分析蒋介石之行的真正目的。
这位聪明的日耳曼人说:“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与本次世界大战总的战略格局有关。德国自伊朗东进,日本自缅甸西进,携手压迫印度。这是希特勒元首的理想和战略。因此,蒋介石访问印度。目的在于形成重庆、缅甸、印度的联合屏障。”
(火田)俊六大将这才恍然大悟:“唉呀!蒋介石是要组成使印度参加而排除日本的泛亚细亚同盟!也就是要在亚洲组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军事大同盟,来对付日本和德国!”
(火田)俊六总司令官马上向中央统帅部提出对策:“倾全力向缅甸进攻,以切断印、中之间的联系。同时,在攻取缅甸时,必须向中、印两国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大战果,即尽量将日军占领的中间地带扩大。否则,中、印的联合,不但打破德。日的亚洲计划,还将使日本在亚洲的既得军事成果也陷入两面夹击的困难境地。”
蒋介石印度之行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战略目的。这一点也正如德国人所分析的那样。
当时,日军南进节节取胜。1月21日,东条英机首相在议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演说,提出建设大东亚的构想。接着,在日军继续横扫太平洋诸岛国的情况下,东条首相向太平洋沿岸尚未遭“横扫”的国家发出恫吓声明:“缅甸、印度、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如果自愿参加日夺的大东亚建设,谋取独立,日本将予以协助。”其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些国家如果起来反对统治他们的西方宗主国,日本不但不对他们进攻,而且还会大力协助他们的“民族革命斗争”,赶走殖民者,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
印度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与英国人之间随着民族压迫的加剧,其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其民族主义者和各政治党派分为两大阵营;以甘地为代表的阵营要求印度独立自抬,与英国有矛盾,但同时又表示强烈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以拉斯·毕哈利·鲍斯为首的一方,则明确企望依靠日本的武力,赶走英国人,从而实现民族“独立”。
日本政府在1942年1月间,决定在日本占领区内编成印度独立军。此事得到流亡在德国的印度民族主义领袖斯巴斯·钱德拉·鲍斯的大力支持。此人挺身而出,投身于推翻英印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在日本的印度民族主义者成立了印度独立联盟会,拉斯·毕哈利·鲍斯为会长,并被推为印度国民大东亚代表,以迎合日本的大东亚建设。此人发表声明:依靠日,印合作向印度的民族独立前进。东条首相也宣布了日本援助印度独立的方针。
日本军方制定并得到天皇批准的对印工作:即是以反英宣传争取印度民心,使之成为倒向日本一边的国家。
处于如此复杂矛盾旋涡中的印度,如果弄不好,就将成为一个反英和日的国家。
蒋介石既任中国战区统帅,负责东方战场的战事,深感拉拢印度的重要。他在分析了东亚各国情况之后,于1942年1月托罗斯福向邱吉尔转达他的意见:其一,鉴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局势,英国应明智地主动允许印度独立自治,以缓和英、印之间日益尖锐起来的矛盾;其二,如果英国同意蒋介石以上意见,蒋介石将亲往印度,调解英、印矛盾,劝说印度各党派参加反侵略阵线,共同对付日本的侵略扩张。
罗斯福把蒋介石的意见转告了邱吉尔。英国政府方面对如此尖锐的印、英矛盾,亦深恐印度发生民族战争,使其目前捉襟见时、自顾不暇的局面再扯开一个口子,因此对蒋介石的印度之行也表示欢迎,并希望蒋介石在离印时发表劝告印度人民与同盟国全面合作的宣言。
在这种背景下,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