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第6师团攻到了黄陂;第116师团一部协同海军,从水路进到了武汉东面近郊。
江南面:波田支队沿长江南岸直逼武昌城下;第9师团插入贺胜桥;第27师团推进到了咸宁地区。
日军已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武汉城。炮声震憾着武汉三镇。
蒋介石仍稳坐在武昌军委会。
陈诚听说蒋介石还没撤走,气得简直就要破口大骂。因为,部队已经过四五个月苦战,十分疲劳。统帅部原定利用武汉外围有利地形,消耗滞留日军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日军已迫近武汉,守军已无险可守。他蒋介石呆在武汉一天,几十万大军就得在外围硬撑着同敌人苦战一天,这牺牲毫无价值。因此,当日军迫近武汉外围时,他就竭力主张尽快作战略转移,催促蒋介石尽快离开武汉。
蒋介石在10月22日就决定放弃武汉。他同将领们讨论战局时说:“武汉的厂矿、机关、团体、学校、难民等等都已按计划撤退完毕,这里只是一座空城。我军战略企图已达到。而且日军突然在广州登陆,威胁我华南后方。因此,武汉的战略地位已失重要性,如我军勉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
但是,蒋介石却老是耐着不愿走,这大概是为了表现自己大智大勇,不怕死的军人性格,也可能是为了表现他同将士风雨同舟的统帅风度。
在陈诚以统帅安全为由,强烈催促下,24日夜里,蒋介石才同夫人宋美龄恋恋不舍地离开他那被日本飞机炸得稀烂的武昌军委会,乘专机离开武汉去湖南。
飞机在隆隆的炮战声中飞行于漆黑的夜空。蒋介石从窗口看出去,激烈炮战的火光在武汉近郊不停地闪耀,情况已十分危急。但他的座机却不争气,飞出武汉就迷了航,在漆黑的天空中胡乱转了一阵,辨不出东西南北。再胡乱飞下去,燃油耗尽,就只有一同上西天了。于是,飞机只得冒险返回武汉。
当座机在机场降落后,蒋介石才发现,无数军人正在加紧破坏机场设施,跑道也被炸毁了一大段,如再晚一会儿,他这座机就无法降落下来,真险极了!
飞机灌好油,重新腾上天空。
此时,已是凌晨4点过。日军先头部队已进入武昌城。
10月25日。
武汉失守。
武汉会战,中日双方军队在纵横千里的战线上,激战五个多月,日军投入几十万兵力,会战期间又补充了五、六次兵员,日军中央统帅部在会战后期,已无力再向武汉增援兵力。整个会战,歼灭日军二十多万,使日本陆军大伤元气,无力再发动新的进攻。
中日战争至此进入相持阶段。
蒋介石也动用了几乎所有的部队,所有参战部队都打得英勇顽强,为武汉会战付出了重大代价,伤亡与敌倍之。
第三章 初期反攻(上)
第三章 初期反攻
1
1938年11月12日。
长沙城里突然冒起一把天火,烧得鬼神为之惊异,引起人民的强烈震怒。
刚从武汉战场撤退到湖南南岳的蒋介石,也被那把天火惊得膛目结舌。
众人所指,皆归于焦土抗战的过失。
焦土抗战,为了民族的生存,不惜以自己的血去换取敌人的血;不借将我每一寸国土,都变成反法西斯侵略的火海;不惜将我国土上一切都毁灭殆尽,也决不向敌人低头屈服。
这种精神在芦沟桥事变后的许多中国军队将士中都有充分体现。
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对全国抗日将士发出训示:“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又于几天前发出告同胞书,表示誓与日寇血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抗战初起,李宗仁将军发表《焦上抗战论》响亮地喊出焦土抗战的口号。李宗仁说一些人认为,一个老大落后的中国与工业十分先进、军力十分强大的日本相对抗,中国必败无疑。他说这是一种失败主义的悲观论者。只要我们树立必胜信心,发扬民族决战精神,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把我国辽阔的疆土都变成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实行坚壁清野,实行焦土抗战,陷敌于民族战争的泥沼之中,则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认为长江中游平原上的长沙城,已为日军必夺之目标,若敌人夺取该城,将变成进攻中国军队的一个重要基地。他通过侍从室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