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的评价,《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的影评这样评论道:“爆笑幽默海底奇遇!震撼数码特技海洋世界!”这部动漫作品叫好也叫座,《海底总动员》在美国上映之初就刷新票房纪录,首映三天票房就突破7 000万美元,同时开创了动漫电影的最高首映票房纪录。这部动漫电影也大受其他国家观众的欢迎,比如,在韩国的首周票房便超越当年《怪兽公司》和《玩具总动员》首周票房的总和。
另一个例子就是在2004年推出的《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故事描述主角“超人特工”鲍勃(Bob)跟“弹弓女侠”恋爱结婚后激流勇退,与妻子一起退休,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这一天,鲍勃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被卷入了一起事先策划好的阴谋当中。“超人”一家团结起来,利用各自的超能力拯救世界。这部动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能够呈现逼真的画面去满足观众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它把动漫界最难处理的“人”呈现在观众眼前,无论动作表情以及肌肉的移动,都尽全力研究和实验,力求令观众感受到那份“逼真”。故事的设计也满足了观众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例如熔岩洞内的大战机械巨兽、纽约市大战以及“超人”一家从小岛逃亡等几场动作场面,极尽官能刺激,没有一秒冷场。舆论给予这部动漫作品很高的评价,《今日美国》(USA Today)评价道:“视觉极具震撼!动作场面令人热血沸腾!”这部电影在全美好评如潮,口碑也极好。它不仅成为全美动画票房冠军,更连续两周夺得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同时它也打破了皮克斯动漫工作室之前推出的五部三维动漫票房的纪录,同时亦打破其发行商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pany)的动漫电影票房纪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刺中观众幻想的神经
美国动漫作品也善于加插能触动观众情感的情节。美国的动漫创作人往往能在旧有的题材上重新组合再创造,从而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加强观赏性。以1998年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Mulan)为例,这部动漫电影是根据中国的《木兰辞》改编而来的。《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一个强调孝顺的故事。而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剧情主线虽依据《木兰辞》所描述的故事进行发展,但剧本经过大幅扩充改编,加入许多原诗所没有的细节以及若干新创的角色,并增加了动漫的娱乐性,以符合商业电影剧本长度的需求。
在原著中花木兰是在凯旋回乡后才被军中同僚发现女儿身的,但在迪斯尼公司的动漫中,就变成了花木兰打仗受伤后被医生发现身份的。这个改动(花木兰的身份在故事中段被识破)的目的就是希望加深观众对往后剧情的联想。另外和其他迪斯尼动漫作品一样,《花木兰》中加入了其他冒险伙伴来和主角一起历险,从而营造亲切的画面。
最后,这个动漫作品也加插了花木兰与李翔将军由长官与下属变为情侣的爱情线,希望通过细致的动漫画面和爱情元素来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
总的来说,迪斯尼公司将一个着重“孝顺”的中国文学作品重新包装成一个集“冒险”、“爱情”和“友情”而又具可看性的动漫作品。
四、英雄配美人
另外,美国观众都对“英雄”和“爱情”这两大主题着迷,所以美国动漫作品大多会照顾观众对这两大主题的诉求。这个“英雄配美人”的概念能从《玩具总动员》和《蜘蛛侠》中看出来。在《玩具总动员》中,主角牛仔胡迪(Hudi)率领其他玩具拯救同伴——巴斯,但编剧却不忘在故事里加插胡迪与宝贝的爱情线。
在《蜘蛛侠》中,除了拯救世界,打退坏人外,彼得?帕克还要花时间与玛丽谈情说爱,亦要多次营救她,完成“英雄救美”的任务。
一、细致的角色、造型及场景设计
为更详细地向读者分析这个特点,这部分分别以《哆啦A梦》、《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为例子进行讲解。
(一)《哆啦A梦》
从日本服饰、饮食、茶道、产品设计、表演艺术等生活各方面,均能够反映出日本人着重精致小巧、一丝不苟的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文化亦体现在其动漫的创作中。流行30多年,至今仍广受欢迎的动漫片《哆啦A梦》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部动漫作品主要叙述了一只来自22世纪的机器猫哆啦A梦受主人的托付,利用许多未来世界的神秘道具回到20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