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页)
音刚落,一位小太监上前,将一个红漆托盘捧到了慈禧太后的面前。
“哟,六爷可真是有心了。”慈禧太后伸出戴着长长的金指套的手,轻轻揭开了托盘上罩着的红绸,一具青中泛黄古色古香的小小瓷枕现了出来。
“嗬,这是宋朝的越窑青瓷吧?六爷从哪里得来的?”慈禧太后仔细地看着这具翠色如玉的精巧瓷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之色,不过转瞬即逝,“想是花了六爷不少银子吧?”
“皇太后所言极是,此枕确为宋时的瓷枕,即坊间传闻中的秘色瓷,极其珍罕。臣偶于市井间得之,不敢自珍,特献于皇太后。”恭亲王起身答道,“此枕夏日枕用,极是舒适,皇太后这时候正好可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果然如此。”慈禧太后赞道,但脸上仍是一副淡然之色,“真是好东西,叫六爷破费了,那我就收着了。”她转头道,“来呀,刘诚信,快给六爷上个凉碗子。这宫里头热,可是比不得六爷府上的。”
“嗻——”
“谢皇太后。”恭亲王当然听出慈禧太后这句话当中的“潜台词”,知道她是在为修园子的事而耿耿于怀。
这圈子绕够了,是打开天窗说亮话,让她开心一下的时候了。
“臣这次来,是想禀告皇太后,这修园子的银子,有了些着落。”
听了恭亲王的话,端坐在紫檀木椅上的慈禧不由得愣了一下。
对于这“园工”,恭亲王一直是激烈反对的,这一次他竟然一不是说反对,二不是说和自己商量,而是直接说修园子的钱有了着落,仿佛一开始他就是同意自己修园子,而且说这句话的口气,就好象这事儿已经都定下来了一般。
“哎哟,六爷这不是在和我说玩笑话儿吧?”慈禧太后笑了起来,“这国库里不是没钱嘛?哪来的修园子的银子?”
“国库空虚,竟然连给皇太后修一两处歇息之地的银子都没有,是臣之过。是以臣心不安,一直在想法子,既可不误国用,又可使皇太后有静歇之所。”恭亲王仍是一副恭谨之色,徐徐说道,“现在两全之计有了,特来报于皇太后知晓。”
“那六爷倒是说说,是什么法子?”慈禧太后哼了一声,捧起了桌上的茶碗,用碗盖轻轻拨着水面上的茶叶,问道。
“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八方平靖,国泰民安,四海万民,无不倾心归附……”
没等恭亲王把话说完,慈禧太后便笑着打断了他。
“这儿又不是朝堂,六爷这些词儿还是省省吧!说正经的。”
“海外华侨殷商陈氏、潘氏,感念皇太后辛劳,愿捐资报效银一百万两,重修‘天地一家春’、‘海晏堂’二处,为皇太后歇息怡养之所。”恭亲王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抬眼,观察着慈禧的反应。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七章如此协饷
“哟,想不到这海外华商还有这样一片孝心,真正可感。”慈禧太后喝了一口茶,不动声色的问道,“这陈氏、潘氏的来头,六爷清楚么?”
“臣专门着人查过,这陈氏在英吉利国经营码头货运,为英吉利国华商总会领袖,和泰西钱商大族罗斯柴尔德氏为姻亲;这潘家本是昔年广州十三行行商之首,现也在英吉利国做生意,和陈家亦是姻亲,如今其生意在粤省仍有分布。二家皆为经商世族,广有资财。”恭亲王一一答道。
“六爷费心了,为了给我修园子,竟然能和离得这么远的海外殷商扯上干系。”慈禧太后又笑了,这时刘诚印已经将凉碗子取了来,奉送到了恭亲王面前。
“六爷请用。”慈禧太后冲恭亲王抬了抬手,恭亲王谢过,从刘诚印手中接过凉碗子吃了几口,恭敬地放在了桌上。
“六爷是怎么找到这两家华商的?还是他们自己找上六爷的门儿来的?”慈禧太后笑问道,“他们怎么知道我要修园子啊?”
恭亲王听得心里一惊,冷汗立刻从额头渗出,流了下来。
“刘诚印,你这差事是怎么当的?看把六爷热的,还不赶紧的给六爷换个凉垫?”慈禧太后突然对刘诚印说道。
“奴才该死!奴才这就去办!”刘诚印忙不迭地应道。
“皇太后如此辛劳,臣子们心里不安,自然要想着替皇太后分忧,是以外臣们也动了心思。”恭亲王的脑子飞快地转着,最终还是含糊的应对了一下,没有马上把李鸿章和林义哲给供出来,“这事儿便是沪闽两地的外臣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