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3/4 页)
然的询问。
询问邹义在京师所犯的一干事情,问完之后,坐在桌前沉吟了一会,开口说道:
“我口述,你来写。”
能跟着邹义办差,张诚也愿意出面保的人,文笔功夫总归是有的。王通说的浅白,蔡楠直接化为公文。
不过记录完了之后,却要重新抄录一张,因为记录的过程中,手不知道颤抖了几次,墨汁洒落在信纸上,脏兮兮的没办法看。
“邹义不过上进的心思强了些,人还是靠得住的,治安司这一套他从头参与……”
“……宫内宫外都知道邹义是张公公的义子,身边第一号的人物,他若没个安排,保不住的话,对公公的声誉也是有害……”
“……邹义虽说心思沉稳,可毕竟顺风顺水一路到现在,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有这事当头一棒,磨练磨练也是好事,今后前途必然无量,公公后继有人……”
话都是预料之中的话,对张诚张公公的态度恭敬客气,言语中颇有维护邹义的意思。并且用劝慰的口气说这未必全是坏事。
但种种结合,这明显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写信来征询王通的意见,而且王通也用很平等的态度出谋划策,天子身边的伴当,司礼监第二号的大太监,天下间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居然要问一个离开京师快有半年,身份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的少年。
这是什么事,一名曾经做过内官监少监、龙骧左卫监军的高品宦官的去留任命,居然要一个锦衣卫千户来判断决定。
从前蔡楠得了王通不少的好处,也知道这位比自己小了几岁的少年郎和万岁爷极为的亲近,更知道王通即便来了天津卫,这宠信也没有丝毫的减弱。
这次写信记录却是真正的震撼了他,蔡楠这才意识到王通到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自己以为从前对方不过比自己高一个两个台阶,现在才知道,王通或许在他仰望都仰望不到的位置上。
这么说起来,从京师来到这边,的确是被贬斥发落,可自己若是好好的努力,协助巴结这位王千户,今后未尝没有发达的一天。
细想想,邹义邹公公真正成了宫内的红人,还不是借这个王通的作用,和陛下的关系大大的拉近了,这才水涨船高。
自己目前已经到了这样的地位,不若豁出来博一次,若有起复的一天,地位或许就能和邹义平起平坐。这也说不定。
对于不能传宗接代的阉人们来讲,权势财富就是他们的欲望所在,想通了这个关节,蔡楠的精神一下子好了许多,写完这封信之后,先说明自己等下要重新抄录一遍,免得让张公公那边觉得失礼,然后就恭敬的跪到了地上。
先是磕了个头,然后沉声恳切的说道:
“小的在京师里犯了事情,来到王大人这边托庇,幸亏王大人念旧情收留,小的先给王大人磕头谢过了。”
从前和蔡楠颇为客气的王通并没有起身搀扶,反倒是面色淡然的坐在座位上受了这一拜,蔡楠也觉得理所当然,在那里说道:
“住在王大人这边,吃的是王大人的款待,小的这般境地,也没什么能够报答大人的,好在宫中历练,通些文墨,这公文往来的差事还算是熟悉,小的看王大人这边正是缺少此种人,愿意毛遂自荐。给大人分忧。”
听到这里,王通才笑着站起,拉着蔡楠起来,开口说道:
“都是自家人何必说的那么客气,我身边也的确却了个师爷,你要是愿意就把这事情担起来,今晚就让谭管家去你那边安排下,这边草创,先按每月十两银子的月例拿钱,年节还有别的好处。”
话到此时,双方目前的主仆身份也就定了下来。蔡楠也知道自家的本份,后退一步,恭敬的谢过了。
等到蔡楠在那里抄录,王通转身倒水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目前这蔡楠算是被收服了,自己手下的这些人,武事上不输阵,但文吏之事上就有些顾不过来,谭家的家将中有几个粗通文墨的,但又不放心参与机要,这蔡楠就是个最好的人选。
大明帝国对于宫内宦官的培养远比文官们的科举升迁要有用而且有效,一名小宦官从进入内书堂学习,学完后到各个衙门写字实习,然后领到内外差事办差,如果能力和运气都足够,最后熬到司礼监、御马监和内官监三处做太监,常规来说需要二三十年的时光,这个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最起码也是中规中矩的行政官僚,比起读无用的圣贤书,没什么实际行政能力,即便做官不少也要依靠师爷胥吏的文人文官们要强出太多。
蔡楠能成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