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页)
才商量完。
两天之后,引章跟吴管家提了这事,吴管家一怔,忙得早已忘记的家人面孔顿时浮现在眼前,再也抑制不住的思念铺天盖地的袭来,又感动又愧疚称谢不已。
引章便取出了四匹杭州名缎、两对荷包、二十来斤土豆粉、两罐上好的茶叶,另有一封五十两银子交给吴管家,将吴管家的二十两工钱也支了给他。吴管家再三推辞,说是带着东西不方便赶路。引章哪里肯,笑道:“要是不方便,让大脚跟着走一趟好了反正乘船坐车的,也不会有多麻烦”
安寄翠忙又道:“吴管家在外办事,身边没个随从怎么像样?吴管家,你要是看到有合适的小奴就买一个吧,出门也方便些,这是我们疏忽了”
“是,多谢夫人”吴管家并不见外,因为安寄翠说的都是事实。没个心腹带着,出门办事总不太方便。可惜了从前的阿三、小言,留在骆家庄又不能带走……
只有引章听了嘴角暗抽,果然是时代不一样,思想不一样别说吴管家,就是她的娘,说起买人卖人来,也顺嘴得很,丝毫不见什么不惯
一个月之后,吴管家带着大脚回来了。进入了十月份,骆家上下又开始忙了起来。吴管家遵从引章的吩咐,带了五百两银子去购买棉布。因为不必管花色、样式,头脑灵活、尽心尽力的吴管家便带着小何两人尽量往小乡镇去收购,这样累是累些,但可以节省不少钱。
马陵湾也同样忙得如火如荼。早在吴管家离开时,引章已经从晏家庄雇了人在刚买来的矮山丘下面择地盖房子,预计盖一排相连的三座院子,每个院子有三间屋子、一间厨房。跟骆家宅院成斜线对角方向。水井则是在院子外边,大家合用。在住的方面,她向来不忍心委屈了别人,特意嘱咐要打好地基,用好一点的砖头砌墙。这一件大事进行了两个多月才完成,引章带着人前去参观,十分满意,冯嫂甚至有些羡慕,笑着说这房子比得上殷实人家的了,哪像下人住的不过花的银子也不少,连材料带人工费,一共二十三两。
十月里,地里的黄豆、红薯、芋头、玉米、冬瓜、南瓜也都该收了。又是忙得一塌糊涂,足足忙了半个月才好。
红薯也是稀罕物,不能当菜,却能当饭。可惜识货的人不多,大家都还没认识到红薯在荒年的功效,见了稀罕,也没有谁有兴趣去种,不过当一般的小吃烤了解馋而已,在清水镇上并未卖掉多少。引章除了晒了一些红薯干,留一些自家吃、喂牲口,剩下的用来试着酿红薯酒,不想大受欢迎,她索性把剩下的红薯统统卖给了米酒作坊,倒也挣了近三十两银子,恰好把建房子的钱找回来了。
是 由】。
第51章 农忙
引章除了晒了一些红薯干,留一些自家吃、喂牲口,剩下的用来试着酿红薯酒,不想大受欢迎,她索性把剩下的红薯统统卖给了米酒作坊,倒也挣了近三十两银子,恰好把建房子的钱找回来了。
至于好两千多斤的黄豆和四百多斤玉米粒,引章只卖了一千斤黄豆,剩下的清理干净,全部用**袋装好,堆积在仓库里。
十一月初,引章便雇人开始挖鱼塘。她已经计划好了,要在竹山下边种黄豆的田中挖一个三亩左右的大鱼塘,塘基上栽种果树桑树。山脚竹林里圈出一片来养鸡,养鸡的房子便搭建在鱼塘水面上离岸两米远的地方,用木板搭桥连接岸边,上填土夯实,两旁起围栏。鸡棚的地板用上过漆的木条钉成一条一条的漏着逢,这样,鸡粪便可以直接落到鱼塘里,既省了清理的人工,又可以肥塘,滋生浮游生物养鱼。
这是项大工程,骆家能出动的劳力统统出动,又雇了二十个人,一直到十一月底才完成。鱼塘大小约3亩,最深处深两米左右。引章大为开心,又忙着叫人搭建鸡棚。
十一月底,吴管家回了一趟马陵湾,果然领来了两户人家,据他说都是从安徽逃难的流民。一家姓张,四口人,一对夫妻三十五六岁,两个男孩一个十二三岁、一个八九岁;另一家姓方,五口人,四十来岁的两口子,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一个十三四岁的闺女,还有一位老婆婆,身子骨倒也硬朗。一看都是忠厚的老实人。
单看了那微颤颤的老婆婆,引章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她也看得出来吴管家是有心收留,自然更不会驳他的回,立刻答应了下来,按了手印签了契约,见过了引华,女子都到后院见过了安寄翠,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鱼儿把他们领到北村新盖的院子,两家人都呆住了,睁大着眼瞪着鱼儿,有些惊异不定、忐忑不安。他们虽然穷,也知道无功不受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