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多谈工作经验,让面试官了解你以前的成功。比仅仅是表决心,强调一定会如何如何好得多。事实胜于雄辩,没有实质的夸夸其谈,只会让人感觉到你是个能吹牛的人。
公司考察一个人,不在于听到决心有多大,不在于有没有雄心壮志,而在于以前的经历和经验,看有没有取得过比较好的成绩,取得过什么样的业绩。
这份工作哪些方面吸引你?哪些方面感到不满意?
关键是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回答。从兴趣方面来谈,从特长方面来谈,从专业能力方面来谈。
至于有哪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最好轻描淡写。要么找个理由不直接说,要么找个微不足道问题,点到即可。忌讳故意耍聪明,有意卖弄自己的见识才干。
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聘你?
这个问题虽然感觉有点刻薄,但也是经常问到的问题。实际上面试官是想让你说出自己的长处,听到能为他们所需要的独特优势、才识经验和能力技能。
尽可能全面地把自己的长处优点和技术能力说出来,不要谦虚,当然也别不懂装懂。如果所说的能力水分过大,公司对你高期望值过高,对将来的工作不利。
。 想看书来
隐私陷阱
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肖像、住址、电话、E…Mail等。
个人私事:包括婚恋、避孕、堕胎、收养、疾病等。
私人领域:如身高、体重、三围、日记、卧室等。
隐私权又称“宁居权”或“独处权”,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以及不非法获得。
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扰,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等。
社会各界对隐私权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人认为:“隐私权就是人们各自生活的秘密,有权不告诉他人,如收入、恋爱、婚姻、性、生活习惯以及某些生理状况等。它是人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权利,承认、尊重、保护隐私实际上是承认、尊重人的价值,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面试考官本身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对道德尺寸也未必可以很好地把握。提关于隐私方面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如果想了解一个人的状况与思想,应该从个人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测定,而不能揭人隐私。
但被问及类似的问题,应聘者也是无可奈何。如果在面试过程中问到隐私问题,要慎重回答。
小江中文系应届毕业,经系里推荐面试本地一家国企。层层面试之后,她获得单独与部门负责人面谈的机会。
男性突然发问:“有男朋友吗?”
小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被问愣了。
她心里没底,不知如何回答,才能让对方满意。
她想了想,如实地答道:“有。”
负责人穷追不舍:“他在广州还是外地?”
小江仍然很老实地回答:“他在办出国。”
负责人继续问:“你将来会不会跟他一起出去?”
小江说:“我的专业派不上用场,没想过要出去。”
负责人:“那你们不是要分手了?”
小江:……
事后小江讲起这个场面时说:“大学里光顾上享受恋爱的甜蜜了,谁想过这么现实的问题呢?没想到面试我的人考虑得比我还长远。招聘单位高高在上,不回答他的问题又不好。可这个问题问得我心里挺不愉快的。”
问隐私问题,无外乎三种情况:一种是负责面试的人员个人素质低,想窥探别人隐私;一种是不懂尊重别人隐私;第三种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通过这种问题来探测面试者的经历思想,或考察面对难题时的说服能力和谈话技巧等。
面试官到底属于哪种类型,作为应聘者来说,哪里能够轻易知道?对方用意到底如何,应聘者可以不去考虑,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回答和怎样回答的问题。
小蓉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去广州面试一家私营企业的业务员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