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页)
卜交给她的,名曰太虚子母镜,乃是用做传信的一种法器。这种法器又有子镜母镜之分,纪启顺使用的自然是子镜,母镜则是在余元卜手中。照余元卜所说,一般本门师徒间都都会持有太虚子母镜,董妙卿于那位还未曾谋面的大师兄也都持有一面子镜。
这子镜与母镜间又有特别的联系,可使子母镜的持有者即便远隔千里,亦能交谈。而且母镜的使用者,还能感应到子镜持有者的大概状态。当然了,要达到这个程度,也很是麻烦吃力的。所以一般不到危机、紧要关头,没有哪个师傅闲的没事会去利用母镜监视徒弟的。有这功夫做什么不好,非得在这上浪费时间。
余元卜只说本门中师徒持有此镜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别的门派并不会制作此镜。太虚子母镜嘛,关键就在这太虚二字上!此镜乃是本门一位先贤所制,因其妙用特别,便将炼制诀窍献于门中,供门人方便。但是仅仅供给内门弟子罢了,且还得付出功绩又或者灵石才能得到。也算是非内门不可见的秘术罢,有点类似于碧潭阁的引火木。
别的门派虽也有类似的传信法器,但到底不如此镜来的方便、精妙。但这也是应当的,太虚门人向来长于此道,就好比碧潭阁门人善于丹道、方丈善于剑道、天玄善于易术一般。在七大宗门中,又有哪个门派没有自己的擅长之道呢?
纪启顺按照余元卜一早的交代,以灵气推动法器中枢后,便见子镜银亮的镜面忽的一晃,旋即便映出了些朦胧的光影。虽能见到一抹人影,却似雾里看花般影影绰绰,看不清楚。但也并未多久,镜面便渐渐平复清晰了。
从镜面看到余元卜并且与之谈话,这对于纪启顺来说无疑是一件新奇的体验。然而此刻她并无闲心体会这难得的经历,那头的余元卜面色也有些严肃,自然是从徒儿的形容狼狈中明白了她此刻恐怕遭遇了什么变故。
纪启顺也不在这种时候虚客气,开口便将飞花客栈之事简洁却周全的告诉了余元卜。
听完经过后余元卜面色愈加肃然,但是语调依旧平缓:“此事,我大约知道了,回头自会告知师门长辈,你且小心看着他。一会儿自会有人来与你交接。云水会那边你毋需担心,宗门自会与他们交涉。待此间事了,你还照旧按原本计划就可。”之后便匆匆断开子母镜联系,约是要与宗门交代此事。
纪启顺见她虽面色严肃,但说话间不慌不忙,便觉得此事虽麻烦,但约摸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故而微微放了心。殊不知正是此事,对她往后的人生造成了莫大的影响,阴魂不散的纠缠了多年,甚至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当然,这得是等到很久很久以后了。
此刻她只是盘腿坐下来,一边调息恢复体力、灵气,一边看着姚宪之为防他玩花招。
余元卜遣来的人很快就到了,且巧的是两位都是熟人。一位是与纪启顺有过几面之缘的宁桥,另一位却是纪启顺初去孤岛是同行的引气期弟子萧瑜。宁桥自是没什么好说的,依旧穿了身宝蓝的道袍。那萧瑜却大不同了,这七年间竟然从引气期突破至神魂期了。
原本一般的引气期弟子是不可能被打发去做“勘探矿藏”这种活计的。要不是人缘问题,就是修为问题。萧瑜看起来性格并没有什么不妥,那么自然是修为上的问题。照那时候纪启顺看来,他与吴崇礼二人大约是成就引气多年突破不得,这才被排挤来做这样鸡肋的活计。
这么多年突破不得,结果七年间忽然就突破到了神魂,也不知道是大器晚成,还是遇到了什么机缘使然。不过这与纪启顺也没甚干系,且萧瑜勉强也算救过她一次,所以她自然不会多嘴多舌去瞎打探。
三人互相见了礼,也并不寒暄什么,萧瑜便带着姚宪之先离开了。而宁桥则留了下来,纪启顺原还觉得奇怪,却听宁桥笑道:“师侄且再歇一会儿罢,宗门才联系了云水会的人呢,要他们与我们一起去救那些女冠。也好叫他们看看清楚,免得往后还与我们纠纠缠缠的。”
纪启顺一听自然也就明白了,于是客气的告了罪,便坐下继续调息。待她差不多恢复后,宁桥已不知去了哪儿。她收了身边的守护阵,正准备四处走走时。忽觉似乎有人靠近,便凝神戒备起来。
果不其然,片刻后便有一道身影缩地成寸而来。来人乃是一名出窍期女冠,身上穿着件柳色的对襟窄袖褂子,下头系了条薄草色的细褶裙。发髻上什么也没戴,看起来到很是干净利落。
她显然也看到了纪启顺,但是却没有停下脚步,只是略略放缓了速度,一双透亮澄明的眼睛看向纪启顺。纪启顺也将回望过去,两个人就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