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原来游艇和无动力帆船不是一个概念——别看它们都泡在水里——游艇可以靠其他的能源,利用发动机前进,而无动力帆船靠的是风,换句话说,靠天吃饭。行家们建议我买一条二手帆船,首先价格便宜,其次二手船饱经风浪,各个零部件磨合得很好,仪器设备也比较齐全,安全系数不会比新船差到哪里去,是入门首选。
这时,艺术中心那边传来消息,我的画很畅销,卖画的钱加上存款差不多40万人民币。老船长点点头:可以出手了。
3天后,老船长带我来到奥克兰以外的一座小岛,见到一位新西兰船主。挪威老船长帮我挑好一艘船,就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它诞生在70年代末,如果它变成人,大概比我年轻不了多少。”新西兰船主叉起腰,“仪器什么的很实用,框架什么的都很牢固,如果你打算要的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是一条8米长的帆船,外壳是玻璃钢,内里是木头,拍拍船身,船体发出闷响。挪威老船长试着升了一下帆,风帆立刻被风鼓起来,我的心也同时被鼓起来了。
尽管距离那一刻已经差不多10年时间了,但现在回想起来,见到这艘船的第一感觉依然能够打动我。对于一个航海人,或者说命里注定要和海水海风打交道的人而言,见到一艘和自己对路的帆船,就像与一位女子一见钟情一样。我脑子里当时就蹦出一句话来:“我的媳妇就是它了!”一点不假,挑船就像挑选自己的媳妇一样,驾船的人和船之间不选则已,一旦选定,就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共鸣,就好像人的灵魂和船的灵魂在对话一般,那是一种共振般的愉悦,船似乎在回应我的心潮,人与船是有感觉的,我笃信这一点。 。。
第三章 扬帆(4)
我二话没说付了款,有了一个新朋友:H…28,我亲昵地叫它“8米帆”。
我从前没有出过海,但是当我真正上了这条船后,我立刻明白,自己是属于这里的,属于这样一种“飘摇不定”的生活。曾经有一首歌的旁白里这样写:“房子建在海上,所以要不停漂泊”,简直是把我的理想状态说透了。
我感觉我能驾着这船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自由是我梦寐以求的,这是没有签证的自由,所以更加完美。现在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是免签的呢?哪怕我们弹丸之地的香港也不是这样的,也就给大陆来的游客一个星期的时间吧!
活了30年,我竟然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在我的父辈和我的哥哥们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可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把船开回去之后,我开始到处寻找航海家的故事,我已经把自己视为那些伟大的探险家中的一员。我特别喜欢库克船长的故事,以及哥伦布、麦哲伦这样的航海家的故事。我与他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我随着他们的船队“航行”在一篇又一篇的文字里,学到不少招儿,更多的则是坚定了一种决不放弃的精神。
我一直相信,人必须有那么点激情才能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既然我能画画,那么我就应该能驾船。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递上画款时,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她告诉我,即便在新西兰,我这种砸锅卖铁也要买船的行为,同样也属于病得不轻的类型。我爽朗地向她一笑:“美女,如果要坐我的船,随时打我电话。”
3. 5小时学会帆船驾驶
我退租了岸上的房子,H…28成了我的家。这个家建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我怎么把这个大家伙弄回奥克兰?
我请求卖船给我的新西兰夫妇帮我把船开回去。他们犹豫了一下,觉得既然卖了东西,还是有点售后服务比较好,而且他们也打算到奥克兰转转,交易就这样达成。
临走的时候,船主依然用惊讶和质疑的口气向我核实:“你,当真一天船都没有摸过?”他的表情仿佛在说,中国人,你倾家荡产买回一艘完全不知道怎么开的船,该不是太平洋上的风把脑子吹坏了吧?
买船的地点距离奥克兰开车只需要2小时,而驾船则花了5小时。
船缓缓开出港湾,当我还在船头享受海风时,船主忽然丢给我一圈绳子:“现在你是船长了,不干活可不行!”他已经豁出去了,打算送佛送到西,不但卖了一艘船给我,还外带驾驶培训。
他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把帆升起来,握紧手中的绳索,注意风的变化;他教我怎么掌舵,还拿出一个物件来说,万一自动液压舵出了问题,还可以用这个全手动的备用舵撑一段时间。“你肯定不想遇到这种情况,一只手掌舵掌上几天几夜。”他原本打算吓唬我,可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