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在楼梯上,没有拾起邮差送来的报纸。人们的注意力一向都是集中在腊梅花身上的,腊梅花那天不知在骂谁:嚼他的狗舌头,身正不怕影子歪,老娘从来不偷汉子,让他烂了那条狗舌头!茶馆的特殊客人张先生更是令人瞩目,那天他兴致很高,向茶客们娓娓叙述他艺人生涯中最风光的时刻。只有一个老茶客记得年盛卿那天也唱了一曲评弹,他作为一个资深票友将《林冲夜奔》唱得有板有眼,轻柔而韵味十足,只是年盛卿将唱词改得很滑稽:一把火烧了老茶馆,年盛卿是怒恨满腔。据说年盛卿纵火之前是向腊梅花下过最后通牒的,那天凌晨时分他叫醒了腊梅花,问,张先生等会还吊不吊噪?腊梅花睡眼朦胧地回答道,吊,怎么不吊?吵死了你拉倒。年盛卿在她床边走了一圈说,那好,那我把茶馆烧了,他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吊嗓啦。腊梅花以为那是威胁,恶声恶气地说,你吓唬谁?茶馆是你年家的祖传,烧就烧,谁心疼?年盛卿说,我心疼,可我只能烧了它,烧了就安静了。年盛卿到床底拖出一桶火油,他想起了什么,又去拽腊梅花的毯子,马上要着火了,你听见我敲脸盆就该逃了,他说,我不想伤人。腊梅花仍然未加警觉。她骂着说,你去烧好了,怪物,别来搅我的好梦,烧吧,你吓唬谁?
年盛卿又去厢房敲门,他对着房门喊,张先生快醒醒,马上要着火了,你听见敲脸盆就逃,我可不想伤你,我只想让你到别处去吊嗓。张先生从床上爬起来去开门,年盛卿已经走下楼梯了。他听见楼下杂乱地响动了一番,后来便响起了火苗吞木的脆亮的声音,然后就是一只铜盆当当地敲响了,张先生终于猛醒,他提上月琴就往楼下冲,楼梯上已是一片火海,张先生急中生智又跑到厢房打开了临河的窗户,纵身一跳,张先生因此是从河里爬上来逃生的。
香椿树街的人们赶到茶馆门前已经晚了,那些水桶和盆器对火势都已无济于事,隔壁肉店的人一边捶胸顿足一边庆幸风向朝南,火舌涌到石桥上去了,否则半条香椿树街都要遭殃。人们看见年盛卿瘫坐在地上敲击一只铜盆,年盛卿泪流满面地向众人倾诉,我不想烧茶馆,不想烧着人,我就想让他们别来吵我,愤怒的街坊邻居朝年盛卿吐着唾沫,他们看见年盛卿的耳朵套子被火燎出两个洞,露出了那双可恶的|乳白色的耳朵。那是五十年前的一场大火了,我们直到现在仍然回味着那场火,因为它吞噬了一个名叫腊梅花的女人,也因为它毁了我们街上最美妙的地方,那个桥边茶馆。街上从此流行一种奇怪的俗谚:别吵了,再吵年盛卿要来放火啦!
樱桃
对于邮递员尹树来说,枫林路是一个特殊的投递区。枫林路其实是一条被树荫覆盖的坡道,坡很长也很陡,从大钟楼前骑车下坡,假如不用刹把花费两分钟便可以纵贯整条路区,但一般来说邮递员骑到枫林医院便可以原路折回了,这个路区被医院和医学院的高墙所占据,门窗寥寥,邮袋里的信和报纸几乎都是送往枫林医院的。
以前的邮递员年轻毛躁,下枫林路的路坡时急如流星,有一次恰恰就把路上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撞倒了。出了这样的事,邮局方面很自然地想到要更换枫林路的投递员,于是尹树瘦小的慢条斯理的身影便在枫林路上出现了。尹树确实是慢条斯理的一个人,其外型也与性格融洽,瘦小得没有任何多余的部分。在邮局人们视尹树为一个怪物,尹树能不说话就绝不说话,他的冷漠散淡的目光拒绝着同事们的任何交谈的愿望,同事们背地里都称尹树是个怪物,他们注意到尹树的一些古怪的习惯,每次投递前他都要使用许多橡皮筋,他给信件分类不仅按照地址和人名,还要按照信封的颜色和尺寸,这种自找麻烦的习惯,往往使旁观者暗自窃笑。尹树上路前总要用两只木夹子夹住裤脚,他的那条绿裤子其实是极小的号码了,根本没必要使用木夹子。但尹树毕竟是尹树,谁也不会去干涉他的自由,他有他的工作方式,与别人毫不相关,就像他洗手用的那块淡黄|色硼酸肥皂,锁在抽屉里,是他单独使用的,是他自己花钱买的。尹树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只有他自己知道心里的那个怪物不是别的,只是报纸上常常探讨的孤独或者寂寞而已。尹树每天早晨八点三刻骑车绕过那座古老的大钟楼,看见彩色的阳光把钟楼描绘得辉煌四射,而大钟的指针却永远停留在七点十分,尹树略略地把身子前倾冲上枫林路的顶端,然后他就看见了坡下的枫林路,一条长满了梧桐、红枫和雪松的街道,安静而洁净,空气中隐隐飘来一丝药水的气味,但那种气味也同样给尹树以安静而洁净的感觉,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喜欢这条特殊的投递路线。
那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