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页)
衣袖,几下抹干面上的眼泪,红着眼眶向穆清懊悔道:“倘若她受重创当日,我未离京远走,由我亲手治上一治,或能保住她性命也未可知。都怨我当初一时负气,到底是误了她……”
穆清刚要开口相劝,他却兀自摆了摆手,“七娘不必宽慰于我,当年是某无用,不能替她解忧,后又在她命悬一线之时,不能施以拯救,终此一生,我也不能谅解自己,只待日后黄泉之下,亲去向她赔罪。”
“你莫要这般说。”穆清稳了稳心绪,“我亦是悔恨万分,逝者如斯,再悔也是无用。眼下赵先生既已知道实情,还望守口如瓶。七娘已然犯下欺君之罪,罪发我却不怕,只怕保不住英华魂魄自在,实不能再对不住她一次。”
赵苍抱了抱手,定定道:“七娘不必多虑,我自省得。”
两人在案前燃过三支香,再拜之后,推门出去,慢慢向正院方向走着。一路又说起英华遗下的那个孩子,如今还在宫中,因已赐封了公主的名号,想将她抱出宫养育,难比登天。
步入正院,却见杜齐自大门口匆匆跑进来,见她在。顿住了脚躬身道:“娘子。阿郎归家了。”
穆清望望天色,已是暮色低垂,虽未及闭坊时分。却也是夜饭的时辰了。“赵医士且不忙出去,现下天也晚了,不若在府中用了晚膳,留宿一夜如何?七娘正有事要劳烦。还望赵医士不要推却才好。”
赵苍原想着推辞,抬头却见紫衣金带的杜如晦迎面走来。天色虽暗,他面上亦含带着笑容,仍是能从他脸色上瞧出他身子不甚康健,料想大约穆清所求的。正是此事,便顺势应下了。
一番寒暄过后,杜如晦将他让进正院的屋内。穆清亲去厨下,敦促晚膳。
当晚。赵苍果然替杜如晦诊了脉,开方时穆清在一侧细询,赵苍倒觉奇怪,“杜尚书实属劳思过度伤了肝血,这却不难,怎的七娘诊不出么?”
穆清苦笑笑,“关心则乱,怎么也不能确信自己诊出的脉,非得要劳烦赵医士确认了方才能安心。况且用药上,谁人能有赵医士这般精妙的造诣。”
赵苍拿起方子审视一遍,方递交予穆清,又殷殷嘱咐道:“杜尚书虽还在盛年,毕竟也年逾四十了,瞧目下情形,使他撂开朝中那些繁杂公务,只怕是不能,便只有在日常饮食上多下些功夫,慢慢调养,总是无大碍。”
此后穆清便将这些话牢记心头,府中但凡杜如晦的一饮一啄,皆经由她之手调制,丝毫不苟。年节中正逢了杜淹离世,穆清作了主,一概杂务皆由族人操持,并不敢劳他半分。如是小心补养,至年后初春时节,杜如晦的面色已显见好转,久不见的神彩日益回复,朝务繁忙,精神倒尚济。
穆清全副的心思皆放在杜如晦每日的药膳上,以至于贞观三年的阳春悄然临下了许久,她都不曾觉察。直至她偶望见后院一树雪白的梨花纷纷扬扬飘洒了铺满了大半个院子,方才惊觉问阿柳,“如今甚么节气了?”
这话问了没两天,门上突然收了高密长公主的帖子。阿柳接着帖子倒觉奇了,“原只当长公主为了净慈尼寺那六名宫婢的事,再不肯出来的。”
“她与皇后积怨那么些年,若只为一两桩便闭门不出,便早随她夫君炼丹修道去了,怎会还在长安城中出入。”穆清轻笑道,扬了扬手中的帖子,“春日已至,牡丹宴一开,她自然是要出来的。”
还未至帖子上约明的那日,高密长公主已风风火火地往永兴坊来了。杜府的门房忙不迭地通报接驾,好一通忙乱,连迎出门的穆清都忍不住道:“长公主有何赐教,大可差人来唤七娘前去拜见,又何必……”
“你倒稳得住。”高密长公主含着薄薄的火气,拽过她的臂膀,“快去换身衣裳,随我去西市上转转。”
穆清无奈,依言换了身衣裙,坐入长公主府的马车,随着她往西市去。
她平素只在东市走动,倒是甚少到西市中转,一来东市的店肆铺面到底体面些,大商贾们更愿在东市做大门户中的生意,二来西市混杂,甚么样的人物都有,她在崇化坊有处小宅子,每去时也总有意绕开西市。也不知这位长公主是缘何要硬拖拽着她往西市中去。
长公主府的马车在市中某一处停下,高密长公主带着穆清下车,径直往一间酒肆内去。酒肆与东市康三郎的那间无法比拟,肆内群集的也多是市井小民,亦有贸易的商客。堂内一张大桌案,层层围叠了好些人。
穆清跟着高密长公主拾步上楼,凭栏才看清原是众人围着一名游商模样的中年人,兴致颇高地催他讲着甚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