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顾彪这里自是一口应允。穆清在一旁怔怔地听着,眨巴着眼睛暗自思忖,就要再多位师兄了么?听来这杜克明,倒是个高洁的人物,这些年阿爹拒了那么多的名流官宦子弟,还未得见他面,竟已首肯他入室。她从未料到,自那一日起,她已懵懵懂懂地闯上那条再回不得头的路,她此一生的爱怨喜怒,绚烂悲烈已站在那路口,向她招着手。
☆、第二章 洗妆初见
洗妆初见(一)
瞬息一岁便过。
酷暑的天刚熄了火,七姐诞便在眼前。余杭城里所有的小娘子们都攒着劲等这日。备乞巧桌拜织女,捉喜子卜巧,穿针乞巧。已为人妇的娘子们还多了一个种生求子。顾彪膝下几个未出阁的孙女儿,到了七夕那一晚,按例会到穆清的漪竹院中过节。众仆妇们自是提了精神的准备着。几日前阿柳给了一个嵌银的桃木小盒,银片上錾了流云纹,甚是精美可爱,眼下穆清正握着这小盒,盒子里空空的。
阿柳提了乞巧桌上要供的水果五子走进屋,见了穆清手中空空的桃木小盒,仿佛被雷惊着了一般,放下供果,快步走到她身边,埋怨起来:“怎这盒子里没有喜子?一条蛛丝都没有,可是要被大郎家的娘子们笑话的呀。七娘每年都不虔诚乞巧,所以针黹女红都……唉,夫人时常都担心七娘将来如何嫁人……”
这些话,几乎每年七姐诞时阿柳都要重复一次,打心底为穆清着急。她比穆清年长四岁,七岁那年没了父母,被舅家卖断入了顾府,便伴着小娘子,一处睡,一处吃喝,一处戏耍,跟着伺候笔墨,也断得些字,照顾着小娘子妥妥贴贴。穆清身边虽有年纪相仿的大娘和二娘,隔了辈分,又素来不亲和,故来往不多,同阿柳倒像是亲姊妹一般。
阿柳絮絮叨叨地念着她,可她的魂早飘到了府外。两日前便想着七夕夜要去钱塘湖看人放河灯,可阿母嫌街上人多,不愿出门,阿爹又说若是让家仆带了她去那人流拥挤的地方,终是不放心。于是她纠缠了庾立带她去,左一声庾师兄,右一声庾师兄的,足讨好了大半日。庾立缠不过她,无奈答应,如此便也得了阿爹阿母的应允。
是夜晚膳过后,阿柳坚持要穆清洗妆打扮,重新梳了个垂挂髻,发髻两边各插上一朵小巧的碧玉珠花,额前的刘海细细地篦过。小娘子本就明眸秀眉,用不着那些燕支素粉,只在耳上垂了一对与珠花同色的小玉坠子。换上一身素白的小袖衫,及胸束了一条水色软绸长裙。在穆清一再的反对下,才没有让阿柳在项间挂上那串华丽且妨碍行动的璎珞。
谁知这边刚装扮妥帖,庾立的书童急急地跑来,说是他家阿郎晌午应了朋友的邀,多饮了些酒,此时依然未醒透。于是河灯的事只能作罢了。
漪竹院中摆下了乞巧的桌案,供上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五子,并几样瓜果,案中的素面银盘里摆放了木槿千日红等鲜花,焚上线香,一应具备。不多时,两个十岁上下的小娘子施施然进了小院。穆清懒懒的,随意拜过织女后便坐在廊下看院里飘忽的流萤。自有阿柳带着两个小丫鬟招呼着顾家大娘和二娘。
顾家大娘撇了一下嘴角,缓步挪到穆清面前,把她手中装着喜子的小木盒打开,看了一眼盒内又圆又密的蛛丝网,眉眼带着讥笑道:“七娘,你的喜子盒呢?打开叫侄女们瞧瞧吧,必定是最细密的。”
阿柳心里叹息了一声,却见穆清直起背,拢了拢耳后的垂鬟,带了几分戏谑,“恐怕要叫侄女们失望了,姑母的盒中无一物。将那好好的喜子捉了来玩耍,叫人如何忍心呢。何况巧不巧的,究竟不在于一两只小小的喜子,在各人心罢了。”
“呸,你算哪儿来的姑母,我怎记得我阿爹和叔父并无姊妹,你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在一边的二娘竖了柳眉,伸出一根手指头,指着穆清怒道。
大娘忙在一边称是,“正是呢,我一时倒忘了七娘是吴郡本家一个庶出子的女儿,原是我的错。”
难为这两人却也不厌烦,乐此不疲的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这样的戏码。穆清早已因为庾师兄爽约一事心中不快,没有心情同她们胡搅蛮缠,便缓缓站起,伸手拂掉二娘的手指头,轻笑道:“大娘不必自责,到底是长了你们一辈,方才大娘既自称了是侄女,那我也不好太苛责了晚辈。你说是不是?”边说边自顾自地向院外走去,“阿柳,替我好好招待二位侄女。”
出了漪竹院,秋虫低鸣,三三两两的流萤闪烁,没了人声呱噪,此时却是难得的静谧。穆清在府中转了一圈,循着隐隐的桂花香气,走到一处一半建在水塘上的亭台,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