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第1/4 页)
杜燕绥点了点头。
黑七沉默了下道:我知道了。他抬起头,眼里意外的多了几分神采。您去了就知道了。
难得见到黑七如此兴奋,杜燕绥按耐着好奇,出了府。
前院的侍卫一拥而上,眼巴巴的瞅着他。
杜知恩呼吸急促。打仗啊,能跟着孙少爷打个胜仗回来该是多么荣耀的事。
杜燕绥翻身上了马,看着一双双企盼的眼睛轻声说道:战场刀枪无眼,别以为是去摆威风的。
孙少爷,带上我吧,我不怕!侍卫们几乎异口同声。
杜燕绥微微一笑:祖母让我选两名亲卫。知恩,馒头跟我走。
杜知恩狠狠的往手心里啐了口,兴奋的直嚷:我早就准备好了。
馒头蹦了起来:爷爷!孙少爷点我名了!
杜总管望着弟弟摇了摇头,转身对众侍卫道:除了馒头和知恩,都解了甲胄该干嘛干嘛去!
不多时两人牵了马出来,跟着杜燕绥策马离开。
带着兵部点齐的五百老幼人马和四名亲卫,杜燕绥一行队伍轻装出了城。行至城外十里坡,他愣住了。
路边的空地上静静的候着一队骑兵。甲胄黑红相间,马皆是高头大马。配置着整齐划一的长枪,短刀,身负弓箭。悄无声息的站在道边,就这手控马术就知道定是支经过严格训练的队伍。
为首一人看清楚是杜燕绥,拍马迎了上来。来人满脸落腮湖,脸极瘦,但那双眼睛意外的极有神采。他朝杜燕绥抱拳一礼:孙少爷,老夫人令荆楚率麾下三百国公府亲卫随你平叛!
国公府还养着三百骑兵?杜燕绥瞳孔猛然收缩。他怎么一点都不知情?然而眼下他没时间详问。有了这三百精锐,他心里更踏实了。他忍着心里的激动,下了命令:队伍开拔!日夜兼程尽快赶到淮南道。
他策马继续往向。
荆楚举起右手比了个手势,骑兵们动作整齐的翻身上马,融进了队伍。
杜燕绥刚刚离开,正气堂就爆发出一声尖锐的哭声,服侍张氏的丫头跌跌撞撞的奔进正气堂老夫人住处,张着嘴大口呼吸着,眼泪汹涌奔泄而出:夫人去了!
杜老夫人脑子里嗡的一声,尹妈妈及时扶住了她。杜老夫人恍恍惚惚的听到自己在说:快快去看看。
岑三娘得了消息,吓了一跳,带着方妈妈和丫头们就过去了。
进得院子,只见尹妈妈扶了杜老夫人站在门口,两边的丫头婆子站着正在拭泪。她快走走了过去:祖母!
杜老夫人缓缓转过身来。岑三娘便看到了屋里的情形。
张氏穿着三品淑人的诰命服饰,端庄优雅的坐在罗汉榻上。一双眼睛半睁半合,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
母亲!岑三娘喃喃喊了声,猛的想到此时杜燕绥刚刚出城,他还不知道她的心一下子就疼了起来。
接燕婉回来。不许使人告诉燕绥!三娘,你母亲的身后事全仰仗你了!杜老夫人说完,喘了喘气,胸口阵阵绞痛。尹妈妈赶紧叫丫头帮着扶老夫人回去。
杜老夫人一把推开尹妈妈的手:少夫人年轻没经历过。你去帮着她,请大房大婶子来过府帮忙。
尹妈妈红着眼哎了声,目送着老夫人回去,见岑三娘愣愣的出神,低声提醒她道:少夫人,眼下要紧的,得去接孙小姐回府!
她心里清楚,老夫人说的对。让杜燕绥知道,只会乱了他的心。他掉头回府,贻误军机,是砍头的重罪。老妈去了,还不能让他知道。她真是觉得太糟糕了。只要一想到杜燕绥胜了回来再知道张氏去了,岑三娘就忍不住揪心。
听到尹妈妈提醒,她抹了把泪道:母亲像是早有准备似的,衣裳都穿好了。装殓一事就麻烦尹妈妈了。
尹妈妈应了,叫了丫头婆子进房,扶了张氏躺下。
岑三娘又吩咐方妈妈:妈妈,你去大房请大伯婶过府帮着操持仪程。告诉杜总管去库里把先前准备的孝衣拿出来给府里人换了。对牌先给杜总管,让他需要就先去账房支银张罗着先把灵堂布置起来。
方妈妈去了。
岑三娘又让夏初去找黑七,叫了个小丫头去马棚告诉阿福爹套车。
想着尹妈妈出来了,正气堂里没有个大丫头,岑三娘就吩咐阿秋侍侯老夫人,管着下面的粗使丫头婆子们。
她回归燕居换了孝服,只觉得心咚咚跳着,突然又记得一事,赶紧让阿秋去告诉杜惜福,打发人给亲戚朋友报丧。
出了正房,岑三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