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2/4 页)
的。”
杜燕绥望向绿树遮蔽的宫苑,缓缓说道:“是找滕王的。”
主仆二人相对苦笑。好事情便罢了。坏事情,得庆幸来得巧。如果一道旨意要圈禁滕王。儿子又危险了。麻烦的是,滕王的人情不能不还。
“叫荆楚领着侍卫守着院子。如果无碍,明天我们就辞行。如果有事,先护着他们母女离开。滕王与武氏之间的纠葛太深,此地不能久留。”杜燕绥吩咐道。
黑七应了。又问他:“丹华姑娘陪着许妈妈先行一步。以后你打算怎么办?”
丹华和许妈妈先去安置打点。黑七这话里的意思却是问杜燕绥怎么安置丹华。
杜燕绥极自然的回答他:“丹华想留就留,想走便走。我都不会勉强。”
黑七的目光瞟了眼院子:“我是想问,你打算”
“你瞎想什么呢?”杜燕绥这才反应过来,“早说清楚的事,不用再想。”
黑七就松了口气道:“那就好。”
杜燕绥反而奇怪了:“你怎么突然说起丹华来?你自个儿说正妻的位置要留给夏初,等安定了,要给她和杜总管迁坟。”
“不是我。”黑七皱眉说道,又有点难过,“少夫人前日还问我,皇上撤了旨,夏初和杜总管是否从刑部大牢里放出来了。”
“回头安稳了,我再给她说吧。”杜燕绥轻轻叹了口气。
这边安排着将来的事。那队人马风尘扑扑的来到了青石长阶下的宫苑门口。
抬头看着石牌坊上刻着阆苑二字。穿着紫深色官袍的内侍尖声笑了起来:“当真是仙境一般。”
等着王府的侍卫雁翅般沿着山道排成两行,中间铺上了长长的毡毯。内侍一摆拂尘,倨傲的站在了正中。
王府长史换了官服匆匆的下了石阶,见那内侍只有三十出头,极为年轻,身上穿着一品总管太监的紫袍。护着他前来的是千牛卫和羽林军组成的队伍。还有两名女官陪着位宫里的嬷嬷。那内侍颧骨高耸,看面相就是个不好相与的,心头突突直跳,赔着笑脸作揖:“迎接来迟。望公公恕罪。”
“前头带路吧!”内侍也没个笑脸,迈上了台阶。
长史躬着身落后一步台阶陪着:“下官王府长史,公公怎么称呼?”
“刘公公乃是宣德殿总领太监!”旁边一个小内侍抢着答道。
长史心跳得更急,赔笑道:“原是皇上身边的,失敬失敬。胡公公年迈荣养去了吗?”
刘公公睨了他一眼,笑了起来:“胡公公眼瞅着该荣养了,偏偏犯了错,杖责死了。”
笑声在黄昏寂静的时光中又尖又利,长史的心顿时摔落进背阴的山林,刮起了凉凉的秋风。
不敢再问,引着刘公公踏上一百零八级石阶,到了正殿。
殿外青石铺整的广场上早摆好了香案锦垫。滕王领着王府属官幕僚早侯着了。
寒喧两句后,刘公公喊了一声滕王接旨。众人就跪了听旨。
旨意却是平平,大意是平定西突厥,皇帝高兴,赏赐所有宗亲一车绢帛。勉励大家以后继续努力工作之类。
长史擦了把冷汗,放下心来。
请刘公公入殿赴宴。安排随行去歇息。
滕王的目光在刘公公的紫色官袍上停了一会儿,温文尔雅,话并不多。上的酒菜名贵,保持了一贯奢侈闲散的形象。
宫里来人能进殿赴宴的毕竟是少数。王府属官们轮流一番敬酒奉承。又有乐伎歌舞相伴,气氛倒也热闹。
长史寻了个机会悄悄告诉滕王,胡公公已受杖责而死。滕王沉默了下。胡公公是因他而死。他举杯一饮而尽。
刘公公似笑非笑的看着滕王,举起杯来:“王爷,咱家借花献佛,敬你一杯。”
他的笑容与眼神无一不透着得意。
是这个人顶替了胡公公的位置。胡公公的死和他有多少关系?滕王眼神微寒,酒杯就放下了。
“王爷是宗亲,瞧不起咱们这些身体残缺的奴婢也是应该的。”刘公公尖锐的声音让殿内一静。
长史和忠于滕王的人赶紧围着刘公公奉承起来。
滕王的目光扫过宴席上两名身姿如松的属官,懒得再应酬下去,便要借醉酒遁离。
“王爷,听说王爷宫苑依山而建,景致异常美丽。半山更有道百丈瀑布,建得一座闻道台。今夜有明月。月下观瀑,品茗论道极雅。咱家临行前,皇后娘娘特意叮嘱咱家要去观上一观。”
武氏!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