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1/4 页)
林重阳觉得那些反对者之所以没有发声的,估计很多人不精通没有办法攻讦,毕竟隔行如隔山。
他们若是让懂行的来写攻击文章,那些人只怕还会反攻击他们,根本不可能帮忙。毕竟这样的知识恰好就是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干嘛要攻击?
如果用这样的办法,他们的工作量不变,效率至少可以提高三倍,能节省大半精力,不至于殚精竭虑还不讨好。
所以反对声寥寥,感激者日多,不少受益者往翰林院和林宅送各种吃食和礼物。
白天他在翰林院的时候,各大酒楼排着号送美食,一送就是一大桌,足够他请同僚们搓一顿的。
甚至还有酒楼高调宣布要免费为林修撰家承办年夜饭!
“我们广福楼,要包圆林状元需要的点心!”
“我们高记成衣铺要包圆林状元过年的新衣!”
“我们王家粉刷匠可是一直承包翰林院粉刷活计的,以后林状元家的纳凉棚子我们也包了!”
“林状元娶媳妇,我们成家唢呐班一定好好来一场!”
“林状元家生娃娃……”
林状元吓得有好几天都不能回家,从翰林院出门绕路去陆延家借宿。
第179章 安排
转眼到了年底; 各部要进行工作总结; 尤其是工部户部; 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时候就显示出了数字运算的优势。
虽然各部的尚书们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用数字; 但是他们也没说不能用; 所以下面的人最初是自己工作用,再后来见别人也用; 然后就大胆的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也用; 再之后就试探着交给郎中、侍郎、尚书们的数据报表里也开始使用数字。
他们倒是也没有直接弃用文字表述; 而是从旁标注数字; 结果可想而知,阅读者自然一眼就去看数字; 简单明了。
那些大佬们虽然表面没研究过; 也没有公开发表过对这种知识的褒贬,但他们哪一个不是学识渊博之辈?
林重阳的书一经面世,他们的家人第一时间就买回去研读; 他们自然也不会落下,所以他们才是京城第一批掌握新知识的人。
尤其这些数字,京城快报一直都在默默地普及着,就那么十个数字还真没什么特别的; 简单得让人有点不好意思,不会都说不过去。
所以部下们上了数字报表他们也没发表任何意见,就和以往总结工作一样,只是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工作进度明显快了很多; 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互相之间的争执也少了很多。
而关于句读符号,大佬们的态度基本也这样,不支持不反对,就是不发表明确态度,不管有没有句读,他们都一如从前那般批示。见部堂大人们这个态度,下面的书吏们难免就会多加试探,到最后除了故意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其他人都开始标句读符号。
加了句读符号,还有一个好处,废话也会随之少了一些,毕竟句读多了,文书、奏章就会变长,为了控制长度就会精炼语言,删掉无用语句。
之后就有人开始给皇帝上奏疏、条陈也加句读,美其名曰免使龙目过于疲累。
皇帝也一直没有公开表示褒贬,但是行动表明意图,有句读符号的他会看得轻松认真,批示语也会很客气轻松,若是没有句读且啰嗦的,那就不客气。
乾清宫,人高的熏笼烧着红箩炭,熏着昂贵的龙涎香,香气甘甜醇厚,让人神经舒缓。
皇帝坐在御案钱,看着标有句读符号的奏疏倍感欣慰,有了这个如今批阅的速度快了很多,而没有句读的很多他都直接让司礼监的太监读给他听。
只是太监水平有限,难免会停顿错误。
“还算这些臣工们不全是顽固不化的老头子。”皇帝笑眯眯的,最近心情不错基本都是愉悦的,一边说着他将后脑勺搁在椅背上。
旁边的铜盆里用菊花水泡着松江棉布,韦光将面部拧干,试了试温度小心地敷在皇帝的眼睛上,手指轻轻地按摩眼周穴道。
“老奴也替万岁爷高兴呢,臣工们肯上进,万岁爷也能省心。”
如果能一直这样,皇帝都可以长寿呢,多活几年是肯定的,经过仁宗一朝,他知道做皇帝真能累死的。
“林状元这脑袋瓜里还装了多少东西?朕有些好奇。”皇帝缓缓道。
“陛下要是好奇,就着林修撰来问问?”韦光提议。
皇帝摆手,“不用,估计到时候,他还会给咱们惊喜,与其问不如等惊喜,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