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瑜了,我一生最好的兄弟。能在我最开始的弱小时给我最重要的一步帮助的亲人,我冲到他面前。没有说话,重重地拥抱住他。重重地拍拍他的背。
拥抱了一会儿,我才说道:“公谨,你来了!”
“伯符,我来了。”
不再需要别的话,不再需要多余的礼节,不再需要那些对常人的虚假客套。
这就是我们从十二岁第一次见面起就养成的默契。让人感觉到无比轻松,无比贴近的亲情。就好象是整体复制出来两个人一样。如同心有灵犀,我们相视一笑,同时转身,同时起步向大营内走去。
就在我拥抱周瑜的同时,寿春城的将军府内。袁术正坐在书房内宽大的靠椅中。手中拿着侍者刚刚奉上的香茶,悠闲的饮着。
书桌前面的地上,站着的正是他手下的几个心腹之人,将军纪灵、偏将刘勋。长史杨弘、主薄阎象,还有一个侍立在袁术手边的正是刚从军营回来的张勋。
只听袁术开口到:“众人都来齐了,下面议一议这几日的事务。前些天,长安急报董贼被王司徒等合力处死,也算是为我袁氏一族报了血海深仇啊!真是大快人心。我已传令下去全城欢庆三日。”
众人齐声恭贺。
袁术接着说道:“如今长安已平。我担心接下去,王司徒等人会不会清理朝政,收回地方军权。诸位怎么看,这天下形势,该何去何从。”
下面诸人相视一眼。杨弘上前到:“将军,不必担心。如今皇帝年幼,不能亲政,朝中大权多已旁落众官手中。他们在朝堂上争权夺利还来不及,又怎么敢轻易得罪拥有重兵的地各个外藩呢?”
“就算他们要动,也要有哪个实力才行。但看现在朝庭手中,东拼西凑也是兵不过几万,将不过吕布等廖廖数人而已,自保中枢尚嫌不足,更不要说出兵征伐天下了。我想他们下一步要做的应该是内争实权,外结强藩。”
“将军只需坐守豫,扬两州。手握重兵,虎视荆襄,徐州,寻机吞并之。如此,将军坐拥天下膏腴之地,兵精粮足,再借四世三公之名,自可广收天下士人心。余下只要耐心等待时机,只要时机一到,何愁将军霸业不成。”
袁术满意的咧嘴大笑到:“哈哈···嗯!长史说的很有道理。观当今天下,我们有天下最大的地盘,还有最多地士卒,最丰足的粮草,最富有的民众。
现在只等时机而已。好,很好!经长史这样一说,我就可以放心了,只是还需大家奋勇行事啊!哈哈。”
下面的诸人齐声答道:“恭祝主公大业早成!我等愿为主公大业效死!在所不辞!”
袁术得意的笑过一会,接着说道:“公孙伯珪前日有信来,信中说‘我弟弟的死都是袁绍惹出来的’他想为公孙越的死报复袁绍。现在已经出兵磐河,又得他堂弟公孙范之助,以渤海兵力协助,并扫平了青州、徐州黄巾军余孽。
如今他是兵势日益强盛只等我们和陶恭祖共同出兵夹击袁绍、曹操。你们商量一下看怎么样,是出兵好,还是不出兵坐等时机为好?”
第十四章议将来密谋泄漏
这时杨弘(假设字子禄)又开口分析道:“主公!我认为,还是出兵的好处多。
一来可以联结旧时盟友,加强关系。虽然现在我军已是天下最强,坐拥天下中心最富饶之地。但要成大事,初起之时总还是需要盟友守望相助。以远交近攻的原则,连结边远的公孙瓒来攻打袁绍、曹操联盟,正是最合兵法的上上之策。
二来,我们也可以借此大战,操练士兵。以期能练出一支精兵来。顺便还可以虏掠一番以充军资。
三者,我们可以趁机去除两个后起的对手。以后也可以少些对手。至于占领的地盘嘛。毫无疑义,就是我们的属地了。嘿嘿。我想只要众位将军用命,主公必然又有一批进项了!”
袁术大悦:“好,子禄,说的很好!想袁绍和曹操那两个小鬼,一个仅是我家家奴,一个只是起于微末的小官。何德何能,也来充做与我平起平坐的一方牧守。
如此的两个小人,窃居高位,实在是让我想起来就气得要吃不下饭,早日扫平他们也好出我胸中一口恶气。我决定出兵了。”
主簿阎象说道:“主公!如此贸然出兵,怕是不好吧?
一则师出无名,二则,如今两州新定,州务尚须整治,人心思定。三则兵士虽然众多,但是操练不够,精兵太少。只怕于接战不利啊!我以为还是先治理内部,练好强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