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江中、鲁公女、道士(第3/4 页)
已经去世两天了。张于旦悲痛大哭,进入卢家吊唁,然后把梦告诉了卢公。卢公听从了他的话,到土地祠招魂。回来后,卢公掀开女儿的被子,抚摸着她的尸体,呼喊着并祈祷。不一会儿,就听到女子喉中发出咯咯的声音,忽然她那像樱桃般的嘴唇张开,吐出一块像冰一样的痰块。大家把她扶到床上,她渐渐恢复了呻吟。卢公很高兴,恭敬地请张于旦到外面,摆上酒席宴请他。在交谈中,卢公详细了解了张于旦的家世,得知他是大户人家,更加高兴,便选择吉日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张于旦和卢家女儿婚后在房间里相处,就像年轻的小夫妻一样,不了解情况的人,很多都误以为他们的儿子和媳妇是公婆。卢公一年后去世,他最小的儿子被豪强中伤,几乎失去了所有家产。张于旦把他接到家里供养,让他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道士
韩生出身世家,为人豪爽好客。同村有个姓徐的人,常常到韩生家做客饮酒。有一次,韩生在家中设宴招待宾客,正热闹时,一个道士拿着钵盂站在门口。韩家的仆人给道士钱和粮食,道士都不接受,也不离开。仆人很生气,转身就走,不再理会他。
韩生听到外面长时间传来敲击钵盂的声音,便询问仆人是怎么回事,仆人把情况告诉了他。话还没说完,道士竟然自己走进来了。韩生招呼道士坐下,道士向在座的主人和客人都拱手行了一礼,就坐了下来。经过一番简单的询问,韩生才知道道士最初住在村东的破庙里。韩生说:“您什么时候到村东的道观居住了,我竟然一点都没听说,实在是有失地主之谊啊。”道士回答说:“我是个山野之人,刚到这里,还没有什么朋友。听说您为人慷慨好客,所以非常希望能到您这里讨杯酒喝。”韩生听后,便命人摆上酒杯。
道士酒量很大,能豪饮。徐氏见道士衣服破旧肮脏,举止又颇为傲慢,就对他很不礼貌,韩生也只是像对待普通客人那样对待他。道士一口气喝了二十多杯酒,才告辞离开。
从那以后,每逢韩生设宴,道士总是会来,遇到有食物就吃,遇到有酒就喝。时间一长,韩生也渐渐对他的频繁到来感到有些厌烦。一次饮酒时,徐氏嘲笑道士说:“道长天天来做客人,难道就不打算做一次主人请我们吗?”道士笑着说:“我和您一样,不过是双肩扛着一张嘴罢了。”徐氏听了,一时羞愧得答不上话来。道士又说:“不过,我早就心怀诚意,日后一定会尽力准备薄酒小菜来酬谢你们。”喝完酒,道士叮嘱说:“希望你们明天中午赏脸到我那里去。”
第二天,韩生和徐氏相互邀约一起前往,心里都怀疑道士不会真的准备宴席。他们走着走着,道士已经在路边等候了。三人一边说话一边走,很快就到了一座寺庙门口。走进寺庙,只见院落焕然一新,楼阁相连,像云朵一样蔓延开去。韩生和徐氏大为惊奇,说:“很久没来这里了,这是什么时候修建的?”道士回答:“刚刚完工不久。”
等到进入道士的房间,里面陈设华丽,就连世家大族都没有这样的排场,韩生和徐氏不禁肃然起敬。他们刚刚坐下,就有酒菜端了上来,侍奉的都是一些十六七岁的俊俏童子,穿着华丽的锦衣,脚蹬红色的鞋子。酒菜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极其丰盛。吃完饭,又另外上了一些精致的小食,珍奇的水果多得叫不出名字,用水晶玉石制成的器皿盛放着,光芒照亮了桌子和床榻。用来斟酒的是玻璃盏,直径大约有一尺左右。
道士说:“把石家姊妹叫来吧。”童子去了一会儿,两个美人走了进来。一个身材修长,像柔弱的柳枝;另一个身材矮小,年纪最小,两人的妩媚曼妙之姿世间少有。道士让她们唱歌来劝酒。年纪小的美人拿着拍板唱歌,年纪大的美人用洞箫伴奏,声音清脆悦耳。唱完后,道士高高举起酒杯,催促大家干杯,又让童子给每个人斟满酒。道士回头问道:“两位美人很久没有跳舞了,还能跳吗?”于是有僮仆在筵席下面铺上毛毡,两个女子相对起舞。她们的长衣随风乱拂,香尘四处飘散。舞罢,她们斜倚在画屏旁边。韩生和徐氏看得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就喝醉了。
道士也不管客人,自己举杯一饮而尽,起身对客人说:“麻烦你们先自己喝着,我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就回来。”说完就离开了。在南屋的墙壁下,摆放着一张螺钿装饰的床,女子为道士铺上锦被,扶着道士躺下。道士竟然拉着年长的美人一起就寝,还命令年幼的美人站在床下为他抓痒。韩生和徐氏看到这一幕,心中颇为不满。徐氏于是大喊:“道士,你太无礼了!”说着就冲过去想要阻止。道士急忙起身逃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