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代序
“80后女人”,就是1980 年以后出生的女孩。
她们很多人特立独行,动感现代,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的欣赏自我、享受人生。
改革时代是所有矛盾纠缠在一起的,一切矛盾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谈“性”色变已经成为过去,处于十字路口的“80后女生”,是传统中国的一代新女性。无论是贞女还是“乖乖女”;无论是“白领”还是“小姐”,无论是“海归”还是“官员”,无论是“二奶”还是“打工妹”,生活在这个年代,她们都无可避免地演绎着压抑与呐喊,放纵与束缚,叛逆与遵循,矫往过正与和谐交融的情感的戏剧,只不过,这些戏剧带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色彩。
这里有40多个各具特色
女人,其中也许有你、有我、也有她。
作者
2009年5月
作者的“声明”
这是一部历经磨难的书稿。本来是一部“80后”女生的调查报告,是向2000多女性进行的问卷调查形成的报告。但是在调查中那些生动的独具特色的“80后女生”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的工作、生活、遭遇,以及她们在性和情的态度和作为,显示了她们是传统中国的一代新女性。可以说,这是调查中引发出来的故事,她们的欢声笑语、苦痛眼泪,她们的幸福生活和悲惨遭遇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有义务将他们的故事传达给读者。如果看完整篇,你就会对我们的“80后”女人真的有所认识,不管是钦佩、赞赏,还是同情和鄙视,都是正常的,但是,这里绝不是有意识在宣扬什么“*”和“低俗”。
本书经过多次易稿,部分章节曾投给某大型所谓文学网站做“试探气球”,由于缺乏对全书稿的审视和阅读,先后遭遇编辑们的不同态度和待遇,有的责任编辑认为书稿不错,欲和作者签约,有的责任编辑“一叶障目”,认为作品格调低下,描写庸俗、带有*倾向。因此,大刀阔斧,粗暴地乱砍盗伐,将其中一两篇故事发表,还张冠李戴,招徕读者。结果是一部长篇结构的连载,成了冠着《我的80后女人》名义的一篇关于“性”的故事,失去了时代感和整体性,让作者无比遗憾、无奈和悲哀,因而,也就无法发表和签约。
经过审慎思考,决定送交“新浪”,请编辑通观全稿,决定作品的价值和倾向,让读者和网民自己来判断整个书稿的价值取向,甚至希望网民“抛鸡蛋”。
如果,广大读者能从作品的阅读中感悟到改革时代给予“80后女人”的机遇和偏得,认识到“80后女人”在性和情的传统观念上是承上启下勇敢的新一代,也是遭遇新的挑战的对象。进而摈弃东西方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情爱观对待女性的糟粕,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作者足矣!
——作者
2010年于北京
第一章 羞答答的玫瑰1 沉重的翅膀
当我看到陈平只穿着一件薄薄的睡衣惊恐慌乱打开房门,看到他身后秦玲涨红的面庞、来不及梳理的蓬乱的头发、不知所措的身影时,我如堕冰窖,浑身颤抖着,是的,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秦玲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她不想再念什么专科,也不想复读,由于工作不好找,就回到她父亲的单位——山区一家军工厂当了电话总机的接线员,当然待遇相当不错,只是属于那种比较封闭的环境,生活有些平淡而已,可她还是很快地习惯了命运的安排。
我们是同一个系统的,并不在一个单位,但是我是他们领导机关的一员,所以对于她来说,自然要有仰视的感觉。
我大学毕业后分在省城的军工研究院,属于他们企业的上级单位,常年下基层到他们那儿“蹲点”、搞试验,也就认识了她。确切的说熟悉。
我是属于那种有能力,有学历,有背景,年轻气盛的人,深得领导的器重,基层的欢迎。所以,毕业不到两年,就被研究院任命为“课题负责人”。
当然,秦玲的父亲对我异常的欣赏和关切,是因为他和我父亲曾经是战友,我们两家经常来往,感情很深。所以每当我在那里工作,他经常叫我到家里吃饭 、聊天、研究工作,还有一层意是就是想为招我这个乘龙快婿创造点条件,但是“窗户纸还没有捅破”,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
我们分别四年后,第一次在她家里见到她。没想到仅仅四年,秦岭竟然像美丽的昙花一样,煞那间就出落得如此温柔和美丽,让我不禁刮目相看。
她是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