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人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年轻时也并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正是由于学了黄石老人的兵法,他才能辅佐汉高主一定天下。
三国时东吴有一员名将叫吕蒙,他也是不曾读书,吴主孙权为此曾经劝过他――――,后来他努力发奋,孙权为此还赞扬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非吴下阿蒙也。他指挥的战役偷袭荆州,熟读《春秋》和《孙子兵法》的关云长都成了他手下败将。”
怡宁听着胤禛又开始长篇大论,就有些不耐烦,不过万幸的是,这次的受教育对象不是自己,好容易赶上看一回热闹,倒也有趣。看着李卫苦着脸,猫着腰,似懂非懂地听胤禛教训,还要跟虾米一般不停点头,这心情就大好起来,时不时地落井下石、煽风点火,帮两句腔。
好容易胤禛告一段落,端起茶碗看样子是要歇歇,李卫松了一口气,刚要直起腰来,就听胤禛又道:“从明天开始,你每天卯时就要准时到行宫上课,一直到午时,学不会不许吃饭,我会亲自挑几本书给你读,”他转过头看着怡宁接着道:“就由海川负责教导他吧,海川这人做事最是认真,必容不得这奴才偷懒耍滑!”
走在回去的路上,怡宁一想起李卫的苦瓜脸,就忍不住要笑,胤禛已听她介绍过李卫的身世,道:“你不要笑这个奴才,我看他为人懂得感恩,做事也认真,好好调教一翻,日后必成大器!”
怡宁心道:你还真是慧眼识才,这李卫可是你雍正朝的第一名臣,只是你这大老板一见面就给个下马威,这小李子日后的生活恐怕不会太好过。
二人说说笑笑回到行宫下榻处,耿氏早已安排好饭食,伺候他们简单洗漱了一下,怡宁是真饿了,拿起饭碗就猛吃,刚咽下几口,觉得胸口发闷,一阵反胃,刚吃下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她是过来人,这阵子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早有些怀疑,到不甚惊奇。只是把胤禛慌得不轻,以为她得了什么毛病,一面急忙命人去喊太医,一面给她拍背漱口,忙了个不亦乐乎。
怡宁见他是真不懂,便贴在他耳边小声道:“亏你早做过父亲,我这没毛病,可能是有了。”
胤禛愣了片刻,随即露出狂喜的表情,一时竟手足无措起来。太医很快就到了,诊过脉后,证实了怡宁的猜测。立时整个行宫都轰动起来,康熙单单打发了胤祥来探听消息。
胤禛拿着太医开的方子,望他只是笑,无论胤祥说什么都点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胤祥了解他的心情,拍拍他的肩膀说:“四哥,这下你总算是可以放心了,对女人来说,有了孩子,就像风筝有了线,她就是想飞,这线只要牵在你手里,她又能飞到哪里去?”
胤禛重重地点点头,终于开口道:“十三弟,我记得你曾经得到过一颗千年老参,你赶快写信命人送到我府里,交给你四嫂收藏起来,回头我会给她写信,府里得添置些宁儿生产的东西了。”
“我说四哥,你也太偏心了吧?你府里什么好东西没有,还巴巴惦记着我的东西。” 胤祥咧开嘴,心里开始琢磨怎么从老爹那把损失再着拨回来。
耿氏见屋里人太多,乱哄哄地也插不上手,便跟怡宁告了假。怡宁对她本就有些内疚,现下自己怀了孕,更觉得有些对她不住,忙点头让她退了出来。耿氏出了房门,觉得心中有些烦闷,不想回屋,她打发下人先回去,自己沿着行宫的回廊独自走着,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走了很久,见前面出现个影壁墙,正在狐疑是否该继续走下去,嘴突然被人从后面捂住,身体也随即被辖制住了。
故人
皇家祭拜菩萨的规矩小户人家可比不了,整个仪式下来需要一整天,考虑到怡宁目前的身体,康熙特意下旨不让她参加。胤禛开始还怕她不高兴,后来看到她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心中感叹还是老爹更了解自己的媳妇。
举行仪式那天,怡宁睡了个懒觉,日上三杆才起床,想到可怜的四四半夜就起床梳妆打扮,对康熙的敬仰之情更加如滔滔江水川流不息。她慢悠悠地吃过早饭,想像着茗薇和完颜氏此时正跪在菩萨面前偷偷揉着膝盖,心情就更加舒畅。正美着,门帘一挑,耿氏走了进来。
“妹妹今儿个怎么不去拜祭菩萨?”
“姐姐不也没去?”
“那大殿上哪有我的位置,妹妹别嘲笑我了。”耿氏的语气带着股说不出的味道。
怡宁后悔说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