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得更认真一些,拖拉的次数也会相对减少的。另外,也不排除少数孩子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天生就是个慢性子。所以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
第一,排除客观原因。
如果孩子原来动作挺快的,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变得越来越磨蹭了;如果孩子在其他方面都很好,唯独做这件事时拖拖拉拉,这些情况应该就是某种客观原因在作怪,家长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一定药到病除。
第二,如果是因为没有兴趣而逃避。
我们除了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外,还要建立孩子的责任感。比如写作业拖拉,多数是因为兴趣不浓,孩子不知道写作业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可能认为这完全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让孩子了解写作业的目的是巩固一天学过的知识外,家长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成为孩子认真做作业的动力。如果孩子写完作业老师不批、家长不看,写了跟没写一样,哪个孩子还能坚持去写呢?除了兴趣、成就感,还要树立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需要完成作业就像家长需要完成工作一样,这是他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不完成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第三,如果是性格的原因。
孩子天生慢性子,简单的鼓励、打骂都是无效的,只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渐培养起生活的好习惯,再迁移到学习中来,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先做出榜样。如果家长在平时做任何事时都表现出积极、利落、干脆的风格,孩子自然也就慢慢学会了。
19。 学校要军训,孩子很苦很累,父母要去看望孩子吗?
“我们家孩子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多苦,温度那么高,也不让休息,就在太阳下站着,皮肤能受得了吗?而且一个宿舍里住几十个人,竟然还没有空调,孩子哪遭过这罪呀!”说着说着家长眼泪就流出来了。
也有家长说:“孩子这两天军训,每天给我打电话抱怨军训太苦、教官太严厉,要求我给他请假回家。本来我觉得军训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锻炼一下他,可是他天天给我打电话磨我,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孩子军训,家长到底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到底要不要做援兵呢?
■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述了两位家长看望军训中的孩子的故事:
9月17日,是某某学校学生开始军训的日子。在庞大的“亲友团”队伍中,一位提着四个大塑料袋、满脸是汗的中年男士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位徐先生是来送儿子的,因儿子平时少锻炼,身体也不是太好,他和妻子担心儿子经受不了军训,所以特地带来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保健营养品,以防“不测”。学生们的军训牵动着很多家长的心。
“这些足有30斤重。”徐先生停下脚步打开了四个塑料袋,两袋装有王老吉、清补凉、夏桑菊、*茶等各式凉茶,一袋装有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整肠丸、红花油、创可贴等药物,另一袋则装满了牛奶、蛋白粉、B族维生素等营养品。“我不要他们带,他们偏要带来。”站在徐先生旁边、推着行李箱高过父亲半个头的儿子难为情地说。
另一位赵女士家在梅州,因不放心军训中的“娇娇女”,分别一周后又坐车前往军训基地看望女儿。不但带来大包小包的饮料、营养品及水果,又将女儿换洗的衣服全部洗好,做好这一切后赵女士才返回。在返回途中,赵女士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防晒霜没有了!赵女士立马去商场买了瓶防晒霜并打的给女儿送去,光的士费就用了一百多元,尽管一瓶防晒霜才30多元。 。。
成长篇(25)
■
看到这两个家庭中的父母如此“疼爱”孩子,我在感动之余更多的还是担心。在这样娇惯溺爱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别说将来走入社会能否承受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就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恐怕也会无力承受。为什么经常在金战热线中听到家长说孩子最近不想上学了?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因为跟同学关系不好、因为跟老师闹矛盾……为什么孩子每次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退学,而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跟平时家长的“娇惯”难道没有关系吗?
一般学校的军训都是封闭式的训练,之所以封闭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专心地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中途参与势必会“扰乱军心”。
本来军训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让那些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学会适应恶劣的环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