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3(第1/2 页)
崔谅惊慌地投奔天水郡。
走了不到一段路,前面一队军队摆开阵势。
大旗之下,有一个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穿道袍,披着鹤氅,端坐在车上。
崔谅一看,原来是孔明,急忙掉转马头逃走。
关兴、张苞两路兵马追到,只喊:
“赶快投降!”
崔谅看到四面都是蜀兵,没有办法,于是投降,一同回到大寨。
孔明以上宾之礼相待。
孔明说道:
“南安太守和您交情深厚吗?”
崔谅说道:
“这个人是杨阜的族弟杨陵;和我相邻的郡,交情非常深厚。”
孔明说道:
“现在想麻烦您进城,劝说杨陵擒拿夏侯楙,可以吗?”
崔谅说道:
“丞相如果让我去,可以暂时退兵,让我进城去劝说。”
孔明听从了他的话,立即下令,让四面的军马各自后退二十里扎营。
崔谅独自骑马到城边叫开城门,进入城中到了府里,和杨陵行礼完毕,详细说了这件事。
杨陵说道:
“我们受到魏主的大恩,怎么忍心背叛?”
“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行事。”
于是带领崔谅到夏侯楙那里,详细地说明了情况。
夏侯楙说道:
“应当用什么计策?”
杨陵说道:
“只说我欲献城门,骗蜀兵进城,然后在城中杀了他们。”
崔谅依照计策行事,出城见了孔明,说道:
“杨陵欲献城门,放大军进城,来擒拿夏侯楙。”
“杨陵本想自己捉拿,因为手下勇士不多,不敢轻易行动。”
孔明说道:
“这件事很容易:现在有您原来投降的士兵一百多人,在里面暗藏蜀将扮作安定的军马,带进城中,先埋伏在夏侯楙的府中;暗中再约定杨陵,等到半夜的时候,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崔谅暗自思考:
“如果不带着蜀将去,恐怕孔明生疑。”
“暂且带进去,先在里面杀了他们,再点火为号,骗孔明进来,杀了他就行。”
崔谅因此便答应了。
孔明嘱咐道:
“我派遣亲信将领关兴、张苞跟随您先去,只说是救兵杀进城去,来安定夏侯楙的心;只要点火,我会亲自进城去擒拿他。”
当时正值黄昏,关兴、张苞接受了孔明的密谋,披挂好上马,各自拿着兵器,混杂在安定的军队中,跟随崔谅来到南安城下。
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着护心栏,问道:
“哪里的军马?”
崔谅说道:
“安定的救兵到了。”
崔谅先射了一支带密信的箭上城,箭上写着:
“现在诸葛亮先派遣两名将领,埋伏在城中,要里应外合;切不可惊动,以免泄漏计策。”
“等进入府中再处理。”
杨陵把信给夏侯楙看了,详细说了这件事。
夏侯楙说道:
“既然诸葛亮中计,可以派一百多个刀斧手,埋伏在府中。”
“如果两名将领随崔太守到府中下马,就关闭城门杀了他们;然后在城上点火,骗诸葛亮进城。”
“伏兵一起杀出,就可以擒获诸葛亮了。”
安排完毕,杨陵回到城上说道:
“既然是安定的军马,可以放进城。”
关兴跟崔谅先走,张苞在后。
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
关兴手起刀落,把杨陵斩于马下。
崔谅大惊,急忙拨马跑到吊桥边,张苞大声喝道:
“贼子休走!”
“你们的诡计,怎么能瞒过丞相呢!”
手起一枪,把崔谅刺于马下。
关兴早就到了城上,放起火来。
四面的蜀兵一起进城。夏侯楙措手不及,打开南门全力杀出。
一队军队拦住,为首的大将,正是王平;
交手只一个回合,就把夏侯楙生擒在马上,其余的都杀死了。
孔明进入南安,安抚晓谕军民,丝毫不侵犯百姓。
众将领各自献上功劳。
孔明把夏侯楙囚禁在车中。
邓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