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3 页)
“除了我们爷仨修大路整了几千块外,我家再真没有钱了。”袁树堂说。
“这样啊?”徐家强吃惊地说。
“书记,怎么办?”袁志国问。
“好办,村里先预支志祥和志福一年的工资,让他们先把房盖起来再说。”徐家强说。
“行。”袁志国说。
“树堂叔,石子厂先给志祥和志福预支一年的工资让你们盖房,然后从二人工资里扣,你看这样行不行?”徐家强问。
“中。”袁树堂答道。
“那让志国给你们办手续。”徐家强说。
“谢谢书记。”袁树堂高兴地说。
,!
徐家坳村宅基地统一为175平方米,小巷子宽为45米,符合国家政策。中心大路净宽15米,排房距离中心大路中心10米,路右的排水沟为暗渠,排水沟宽10米,深05~08米。
袁志祥和袁志福的平房东西跨度95米,进深66米,造价共计36万元,是徐家坳村第一个帮扶对象,为徐家坳村委扶贫开了一个好头。
为了照顾袁树堂一家,徐家强同意袁树堂在石子厂看大门,并让袁霞、袁玉雪和袁玉梅姊妹三人进入养殖场工作。
徐家坳村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集中居住540户1960人,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庄。
四至是东指东岭,南至翠微河,西至卧牛岭,北至翠屏山南麓。距离徐家坳村最近是杨家坳需要翻越卧牛岭,有五华里路远。
翠微河发源翠微山,流经杨家坳村、徐家坳村、孙家坡村、黄金斗村和石门头新村,最后越过大南山东麓向南并入石梁河,全程场47千米,两岸有近万亩良田。
世外桃源般的徐家坳村土地有亩,其中耕地4156亩,山地与林地亩。村里年人均收入3721元,明显比东西村高出不少,惹得邻村人眼红。
袁树堂在石子厂看门每个月300元钱,袁志祥和袁志福每个月600元钱,袁霞三姐们在养殖场每人每个月450元钱,算上地里收入袁树堂一家年收入342万元,年底还上了盖房的饥荒。
袁树堂对侄子和儿子:“你们兄弟俩要好好的干,我们再攒一年的钱就给你们说媳妇。”
“爹,我还小,您先托人给哥哥说媳妇,我再拖一拖。”袁志福说。
“二叔,志福只比我小一岁,我们要说媳妇就一块。”袁志祥说。
“老头子,两个孩子说媳妇都拖一拖,先把霞儿嫁出去再说。”袁树堂的妻子陶春花说。
“侄女的事情你管,看着合适就安下,只要不亏待咱们侄女就行。”袁树堂说。
“行。”陶春花答道。
从养殖场下班的袁霞,手里拎着两只鸡,娉娉婷婷走进家门。
“二婶,我在养殖场买了两只鸡,您烧好给二叔下酒,弟弟妹妹们也可以打打牙祭。”袁霞对陶春花说。
“好,我给你们做。”陶春花说。
陶春花刚刚炒好鸡,袁志国进了袁树堂的家,袁树堂说:“志国,你婶子刚刚做好菜,坐下来陪我喝一杯。”
“行,叔,正好我有事和你说。”袁志国说。
“什么事?”袁树堂问。
“叔,婶,是这样的,船老大于德清的儿子于志军看中我袁霞妹子,求他大姑,就是书记他娘给提媒,书记他娘不方便,这不托我来了。”袁志国说。
“这个于志军多大了?”陶春花问。
“二十三了,属小龙的。”袁志国说。
“与霞儿同岁,合得来。”陶春花说。
“船老大的家庭在咱们这一片数得着,他们的家庭不用我细说,如果你们跟袁霞没意见,咱就们选个日子看人。”袁志国说。
“行,后天吧。”陶春花说。
“叔,婶,看人地点选在哪里?”袁志国问。
“就在村南桥头。”陶春花说。
“好,我告诉书记通知他舅家后天看人。”袁志国掏出诺基亚手机说,“书记,这边同意了,你告诉那边后天看人,地点选在咱们村桥南头。”
“好,志国,我代我大舅和表弟谢谢你了。”徐家强在电话里说。
“书记,不客气。”袁志国说。
袁树堂等袁志国收起电话,笑着说:“志国,喝我刚刚灌的酒,四十五度的金米醇。”
“叔,这酒好,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