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页)
挨批斗游街强百倍。
几个人发了一阵呆,最后还是师哥舒忍不住,坐过来到徐长卿身边,问:“你说你师傅是为什么要和那个乡下人搞在一起?她要是想男人的话厂里有的是人,别人她都不喜欢,不是还有你吗?为什么会是宝根呢?上次是为了钱,这次又是为了什么?”
徐长卿瞪着他,不知是该发怒还是该揍他,想了半天发现自己也弄不懂,手上松了劲,把饭盆一扔,躺在床上,鞋子也不脱,就那样躺了一个中午。
下午他拿了一叠政治复习材料到了车间,在全组人都在工作的时候,他堂而皇之地把材料拿出来看,不光看,还大声地背。组长提醒他收起来,这是上班时间,他就把复习的内容背给他听。那些内容都是时事,每天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工人日报等党报上用黑体字刊登的,思想正确上纲上线是指导各行业前进方向的文字。组长被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他说一句,徐长卿背一段,把他说的一一反驳掉。他既不能说他学习党的精神有错,就只好由他胡闹。
末了换了一幅口气苦口婆心地说:“你晓得你想考大学离开这里,我一直以来都是支持你们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敢于和命运挑战的,只是你这个样子,会影响到别的工人,影响到车间纪律,影响到产品质量。我们这是军工厂,生产的是炮弹,万一出了次品,上了战场打不响成了哑弹,丢我们厂的脸不说,贻误的是战机,丢失的是阵地,输的就是国格了。这个罪名你担得起?”
徐长卿哪里听得进去,继续背他的时政。
组长又说:“你早上来报到的时候不是好好的吗?答应我说要好好工作,怎么回去吃了个午饭就变了个人?你要是想学习,那你到那边的收发室里去看书,不要在车间里影响别的工人。”
徐长卿说不,收发室那是老工人干的没有技术的工种,他是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就要战斗在第一线,当一颗革命的镙丝钉。
组长被他缠得没有办法,只好去请工段长。工段长又是劝又是骂又是做思想工作又是威胁引导,总之所有的手段都用尽了,徐长卿就是油盐不进,我行我素,依然如故,这样闹了几天,人人个说吃不消这个年轻人,最后车间主任来过问这件事,问他到底要干什么,有意见尽管提,就看合理不合理,合理的可以考虑。
徐长卿看目的达到,这才说,他要调动工作。几级领导都愣了,弄了半天要调动工作。还有什么工作比他现在做的更轻松更有技术更得心应手?组长和工段长当场就要发火,车间主任耐着性子问,你想调到哪里去?
徐长卿说,我要求调到“五七农场”去。
五七农场
“”是文革前就开始办了,最早是毛泽东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给林彪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讲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个在后来被称作《五七指示》的语录,徐长卿他们背得滚瓜烂熟,尤其是最后一段,“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他们从小学起就学军学农,插过秧,收过稻;捉过菜花蛇,偷过红薯叶;跳蚤咬过肉,蚂蟥吸过血。后来进了工厂,以为再也不会和农场打交道了,谁知文革都结束了,他却吵着闹着要去下农场。
一个“下”字,就说明了一切。“下放劳动”,“上山下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