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薄�
食客瞪眼道:“少费话!你这破扇子做工粗劣,谁要啊!”说着将老人的扇子也打到了地上。
老人急忙弯腰去捡,扇子却被另一只手先拾起来了。老人抬头,只见一位和尚站在他面前。
鉴真拿起扇子,对老人说:“这把扇子我要了。”
“哎呀!鉴真大和尚。”食客立即堆起笑脸:“想不到能在这里见到您。”他立即向鉴真作揖。
鉴真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你知道我?”
“江淮一带,谁不知道大和尚啊!”
鉴真转身对灵佑说:“把那个胡饼的钱给他。”
灵佑从袖筒里掏出一文钱给食客:“给,这是孩子抢你的胡饼钱。”
食客哪里敢收,双手作揖:“不敢不敢。我哪里敢要大和尚的钱啊!”他转身对老人和男童喝斥道:“算了算了,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快走开吧!”
老人向鉴真作揖拜道:“谢谢和尚相救!”说完拉男童走开。
“慢走。听口音老人家是淮北的?”鉴真问道。
“家在徐州。”
“哦,来扬州卖扇子?”
“唉,也就换一口饭吃。徐州天旱,生活不好过。”
“你这扇子多少钱一把?”
老人摇摇头:“和尚喜欢就拿着吧,不要钱。”
鉴真四顾,见站在一边看热闹的老板娘,便笑笑说:“老板娘,借你记账的笔墨用一下。”
“好。我这就去拿。”
老板娘拿来笔墨放在桌上,鉴真在撑开的纸扇上运笔写出十六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写完在字的下角落名:鉴真。
街上观看的人早就围过来不少。食客见此,羞愧地悄悄溜走了。
道航将扇子捧到老头面前:“老人家,你的这把扇子,现在有了师父的墨宝,可就值钱了。”
老人问:“和尚写的是什么?”
灵佑说:“师父写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和尚是教人积德行善啊!”老人高兴地捧着扇子说。
人群里挤过来一位有钱的看客,从袖里掏出一个钱袋,取出一锭大银塞给老人,喊道:“这把扇子卖给我!”
鉴真东渡 第一章(2)
另有人也来抢:“我要!我出高价!”
见老人被人们围住争抢扇子,鉴真笑着与两位弟子离去。
回到大明寺,徐州开元寺的住持慧明法师已经等在寺里。
慧明见了鉴真,先把一卷画有寺庙建筑的图纸摊开在他面前。
鉴真很有兴趣地看着,说:“几年前我去徐州开元寺讲经的时候,那里还是个小小的寺庙,现在扩大了一倍啊。”
“大和尚,贫僧不才,却也四处化缘,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扩建修缮,几年下来,总算小有规模。”慧明说:“现在就缺一座塔了。大和尚是造寺建塔的高手,早在游学长安之时,就协助道岸大师修造了荐福寺的小雁塔而闻名于世。”
鉴真笑笑:“那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不值一提。不知法师要修造的是砖塔还是木塔呢?”
“砖塔、木塔都可以,一切听从大和尚安排。”
鉴真点点头,突然想起在街上见到的情景,问道:“你从徐州来,那里的旱情有所缓和吗?”
慧明摇头叹道:“赤地千里,百姓遭殃了。”
鉴真担忧地问:“此情上报朝廷了吗?”
慧明告诉鉴真,说朝廷已经调拨下来一批救灾的粮饷,地方官员也散发给了百姓。鉴真这才略略放心。
2
过了两天,在慧明的邀请下,鉴真便与弟子灵佑、道航,还有画师周士杰骑马前往徐州开元寺造塔。一路上看到烈日当空,遍地枯苗,百姓四处逃荒的情景,鉴真的悲悯之情难以形容。
到了开元寺,灵佑、道航便开始勘探造塔的地基。鉴真则由慧明陪同四处察看风水,他们来到寺里的一口井前。
“井水旺吗?” 鉴真探头往下看。
“天旱,井水下降了许多。”
“现在水位有多深?”
“不到三尺。”
鉴真一想,这点水量也就刚够寺里的日常用水。
“还有其他的水源吗?”
“东边两里之外有一条小河,可以作为造塔的水源。”
鉴真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