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股市进行预测是不必要的,因为你还没有预测好,股价就又变化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巴菲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骄人投资回报,彻底否认了市场有效理论。他认为,市场有效理论本身是“无效”的,否则又怎么解释截止2007年伯克希尔公司连续42年公司股票净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呢?
如果用运气好来解释,偶尔一两次还说得过去,如果说每年的运气都这样好,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巴菲特认为,之所以说市场有效理论不成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智的。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采用了所有可信的信息后,就会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股价来。可是,可笑的是投资者不可能都是理智的,理智的投资者也不可能总是理智的。
其次,即使有关股票的信息是充分而有效的,投资者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也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尤其是他们不可能根据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来确定股价,而通常会采用其他更“便捷”的方式决定股价高低。
最后,即使投资者是理智的,也确实是根据公司内在价值来决定股价的,股价也是反映“当前”而不是“长远”的内在价值。
显而易见,与当前的企业内在价值相比,长远的内在价值更重要。
巴菲特在归纳了上述观点后认为,说有效市场是“经常”有效的还有情可原,但如果说是“永远”有效的就有点过了。他说,“这两个假设的差别如同白天与黑夜”。
有意思的是,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有效市场理论在商学院里却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经典理论,巴菲特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他不无嘲讽地说,这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和轻易相信别人的投资者来说危害极大,而对他和像他这样追随格雷厄姆的人来说却是最大的“帮助”。
他继续幽默地说:“我们的对手被告知市场的不可控性,他们甚至都不用去试。从自私的角度讲,我们或许应该捐助些椅子,确保有效市场理论永久地教授下去”。
2007年2月28日,巴菲特在写给伯克希尔公司全体股东的一封信中,特地向大家介绍了一位十分成功的投资者许洛斯。
早在1984年,巴菲特就针对许洛斯骄人的投资业绩进行公开讨论。其背景是,有效市场理论在当时大多数主流商学院的投资课程中,都是一种主流观点,而许洛斯的投资经历恰好能推翻这一观点。
巴菲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引起这些商学院的关注,然后针对许洛斯的投资绩效展开研究。谁知道,结果并没有引起应有反响,他们依然在向学生坚定地传播市场有效理论。
巴菲特说,这些数以万计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对有效市场理论坚信不移,认为每天的股价都是“正确”的,对任何股票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都是“不必要”的,从而使得许洛斯有机可乘,能够持续地超越股市投资平均回报业绩,并且在1956年到2002年的47年间取得巨大成功。许洛斯唯一的合作伙伴是他的儿子爱德文,居然没有秘书、职员和财务人员。
仔细研究会发现,许洛斯的投资理念和巴菲特如出一辙:从来不相信什么内部消息,完全根据自己的一套统计方法来操作,拒绝任何投资风险。他们的承诺是:如果他们的股东不赚钱,他们也不收一分钱。
1989年,《杰出投资人文摘》记者采访时问许洛斯,他的投资法则该如何归纳总结?爱德文说:“我们只是努力地买便宜的股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技术分析、总体经济学派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复杂的运算方法,一切都好像是多余的。
在这47年间,许洛斯的投资收益大大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表现,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给全体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特别提醒大家:许洛斯并没有读过商学院,因而没有受市场有效理论的影响,这是“非常幸运”的。
【投资心法】尊重市场先生,谨防被市场先生忽悠。绝不要以为当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股票价值,也不要以为评估企业内在价值没必要。要相信,股市中永远都有超额回报机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寻购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
我们喜欢良好的管理队伍——我们喜欢体面的行业——我们喜欢原先沉睡的管理层或是股东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