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有说“黑洞…白洞隧道”是通向另一个宇宙的,并不能通向我们这个宇宙世界的其他区域。遗憾的是至今尚未观测到,停留于理论预言和假设,要变成现实的探索,恐怕只有寄希望于后人。令他困顿的是,为什么狄克说是“地球人的想象”?
狄克莞尔而笑,不复与言。
过了好一阵子,马丁耐不住问:“什么时候才能到你们那儿?要走几年?”
“几年?”狄克诧异了,反问。
“我们科学家计算,即使乘坐光速飞船,到你们仙女座最少也要二十年。”
“呵,呵……”狄克爽朗的笑起来,“不错。按你们地球时空计算是要那么多时间。这里有两个概念:一是光速,二是时间。”他俨然像一位大学教授,在对他的学生释疑解惑,“在你们看来,光速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常数。这就太绝对了。其实真空只是一种状态,不同时空领域里,真空状态并不尽相同,真空态不同,光速亦不同,这是其一;其二,你们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日出日落自转一周为24小时,时,分、秒,都以太阳为参照点。在我们那里,时空概念不尽相同,参照点也不同,时间标准就不一样,自然光速就不相同。以我们所处的MODY星系而言,到地球来回一趟,大约一年多一点时间。若以飞船来说,我们的感觉时间实际上不到二十天。”
“感觉时间……二十天?”夏菲怕是听错,不经意地重复道。
在太空飞行,不论到哪一个星球,时间的流逝,总是以飞船本体的时空体系和自身的生物钟为转移。狄克耐心解说。譬如我们飞船的时空体系跟你们太阳系和行星就不同,因为各自源于不同恒星系和行星。而且,飞船本体的时空体系是独立的,既受不同天体物质影响,又可以利用来加速而自行改变。特别是加速到光速或超光速飞行时,人的生物钟处在非惯性系的引力场中,生命节律变得很慢很慢。所以在飞船上,我们的感觉时间很短很短。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果真印证了这句古语。马丁十分感慨。爱因斯坦老人早就告诉世人:在引力场时钟变慢。可惜呀,我们这些后来人并没有接好他老人家传下来的接力棒啊。
“是不是时钟变慢效应?”
“时钟变慢和尺度缩短,”狄克盯着马丁狡黠地嘿嘿一笑说,“你们地球人认为是相对论性效应,其实呀是速度效应。飞船或飞碟加速飞行,时空发生弯曲,实际上是时空偏转,时间向空间移位,空间向时间转移,时间具有空间特性,空间亦具有时间特性。运动物体速度达到临界值时,产生一个重要效应:时空相变——你们地球人忽略了。”
“时空相变?”马丁睁大眼睛,张着口,惊异的望着狄克,直愣神……他学过物理学,知道什么是“相变”,有水的三态相变,二氧化碳的气液相变,铁磁相变,还从未听说过“时空相变”这种新名词。
宇宙大爆炸初始,能量极大,温度极高,伴之以物质相变,科学家称之为“暴胀”,时间极短暂极短暂,或者说几乎不需要时间;随着温度变化,相变和临界现象不断发生,形成今天的宇宙。至今相变和临界现象依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正常气压下,水在零度结冰,由液态结晶成固态,在100℃沸腾变成气态;还有大气中的云,雨,雪。这种气…液…晶三种形态随温度变化,伴随着体积变化和热量吸收或释放(潜热),称为物态“相变”,已是我们熟知的常识。自然界还存在另一类超出我们常识范围的“相变”。马丁记得实验室里老师演示给同学们看,叫大家注意观察玻璃容器内的“样品”:
开始时,光束逐渐散开,不一会儿,整个“样品”发亮,呈兰色光团,向前散射的光突然增强,向四周散射的光减弱,形如火球,颜色转白……
老师讲解说大家看到的是二氧化碳在临界温度附近产生的奇特“临界乳光”。二氧化碳不同于水,在临界温度附近,没有气液差别,也不呈现两相共存和亚稳态,“临界乳光”是其外在特征,气体密度反常增大和比热发散是其本质特征;温度超过临界点,可以从任何一个液态点连续地变到另一个气态点,或者相反,从任何一个气态点连续地变到另一个液态点。
那火球,光团,很像人们目睹报告的某种不明飞行物。马丁从回忆中猛然省悟。地球上人们称之为UFO发光现象,其中一些很可能是大气中某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相变和临界现象,亦或就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临界乳光”。一百多年前,科学工作者实验测定,二氧化碳临界温度为3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