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黄。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注: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
泱泱(音央),水深广貌。《诗·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
靥(音叶)黄,古代妇女在面颊上点搽黄粉,作为一种妆饰。靥,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如酒靥、笑靥、靥脯(颊边的酒窝)。
龙骨,石砌的堤岸。王琦汇解:“龙骨,似指沟边砌石。”
鸭头,鸭头色绿,形容水色。唐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緑,恰似葡萄初醉醱醅。”
别馆,招待宾客的住所。
泛小觞,即泛觞,水边饮酒,犹指流觞。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熟,洛东泛觴游。”
流浪,犹放浪。放纵,无拘束。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 唐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嗟余流浪心最狂,十年学剑逢时康。”
何郎,三国时期魏国鱼豢《典略》:何晏,字平叔,南阳人也。尚金乡公主(曹操女)。有奇才,颇有材能,美容貌。这里借指沈驸马。
解:
同游纪事,略带感伤与慰藉。
8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鎗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注:
奉礼,官名。《唐书百官志》:“太常寺有奉礼二人,从九品上。”
昌谷,今河南宜阳。
鎗(音瞠),鼎类,有脚有耳的锅。
枣花,枣树花。 南朝梁简文帝 《金乐歌》:“铁鑊种梁子,铜枢生枣花。”
前四句写没有宾客往来,吃的也一般,唯有枣树花开与人为伴。
如意,器物名。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古之爪杖。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脊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或作指划和防身用。又,和尚宣讲佛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南史·韦叡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现在所用搔痒之具,叫“痒痒挠”、“不求人”,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
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晋、唐私居所戴。为古代隐士冠饰。《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
五六句写家居生活,有隐居意。
犬书,家信。《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羈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繫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 。其后因以为常。”
鹤病,指妻子卧病。 王琦汇解:“古诗:‘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方。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啣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自摧頽。’诗用此事,当因其妇卧病故歟?”
游秦,指入京为官。长安属秦地,因而唐人多用“秦”代长安。
七八句写虽有家信往来,但妻子生病,令人懊悔不该出来做官。
土甑(音赠),即瓦罐。甑,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山杯,以竹节、葫芦等制作的粗陋饮器。北周庾信 《奉报越王惠酒》诗:“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诗:“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春。”
竹根,竹根制作的酒器。王琦汇解:“《太平寰宇记》:‘ 段氏《蜀记》云,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
九十句写茶叶封着,各种酒杯锁着,来指自己不在家乡。
船上月,明月照在船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