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页)
,稍微讲一讲。
东亚主要是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采用,但是日本除外,日本有时候有lasidomifa;其他都是soladoreme,旋律发展得比较高,有古老的音乐传统,东亚,特别是中国的音乐传统是很古老的,也影响到日本、韩国等等,但是日本、韩国也发展了,自己的音乐,乐器的种类也很多,有各种戏,另外还有各种戏曲、说唱。
另外,南亚,南亚的印度的古典音乐,是非常发达的,整个印度在它的印度音乐在整个世界上民族音乐当中地位是相当高的,因为它太独特了,像我上课时候,我一开始上课,我就放20个录音给大家听,请大家猜是哪个国家的?哪个地区的?只有印度能猜出来,别的国家大部分都猜不出来。印度为什么能猜出来?印度它太独特了,印度、巴基斯坦,我们说是一个体系,南亚整个是一个体系,所以,当然大家也看过印度电影什么的,也有一定关系,但是能够辨认,一个外国人就能很容易辨认出来的音乐,是不是很多的,民族音乐,像印度音乐就非常独特,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还有,就是东南亚,东南亚它就是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双重的影响,后来又受到欧洲的列强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所以东南亚音乐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像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古典音乐里头,是有一种7平均律的倾向,就是咱们一个8度,它分成7个平均的,你听起来,按12平均律的耳朵来听,好像都不准,但是他很喜欢这个律,你不能说它不准。
中亚和西亚都属于伊斯兰文化区,都采用七声音阶,但是中亚的民族和生活方式跟西亚的阿拉伯不一样,所以,中亚的音乐的风格比较热情,舞蹈很奔放。西亚的像阿拉伯古典音乐更有意思,它采用的24平均律,一个8度分成24份,所以用我们这种音乐学院的,训练的耳朵是都不准,认为它的音都不准,但是这是错误的。音律是一个相对的一个感觉,不能说谁准不准,他喜欢这个就是他准,他听你12平均律,他也听得不准呢,他觉得不过瘾。所以,音律是个相对性,没有绝对的准和不准,有民族性。
我们现在就是想把重点放一下几个,一个是蒙古。我们看一下“呼麦”,就是一个人唱两个声部,能够一个人,一个低音,然后发出很高的泛音。低音是一个持续音,高音有一个旋律线。这个是若干年来就有,但是中国失传了,蒙古现在有,前苏联的图瓦共和国有,而且现在大概有4个美国人也学会了,还有6个法国人也学会了。我们中国呢,内蒙古歌舞团一个同志,原来是中国音乐学院学美声的,他也琢磨这个,他也学会了。这个是很有特点的一种歌曲,所以我们稍微看一下这个录像。画面字幕这是一首没有歌词的“呼麦”。既有持续的低音,又有盘旋在高空的雄鹰歌唱的旋律。歌唱家用这种特殊的歌唱方式,赞美了草原的辽阔,也歌唱人和自然的融合。
下面,我们先放一个印尼的,印尼的咱们都知道,《梭罗河》呀,还有《椰岛之歌》、过去《星星索》都知道。但是这个也是印尼的音乐,肯定的,传统音乐。但是它是比较近几百年,葡萄牙人去了以后,传进葡萄牙的文化然后形成的一种音乐文化,这种文化叫“克隆钟”。克隆钟,克隆钟,就是从舞蹈的声音:克隆,克隆,克隆,从这儿来的,就是《梭罗河》啊,什么《萨拉南蒂》呀,这些我们很熟悉,《星星索》这些都属于“克隆钟”。就是等于说是西方文化跟印尼本地文化的结合,这咱们听得很多,因为印尼华侨回来唱,都是这些歌。我们现在讲一个声乐的一个形式,它的一个声乐叫“克恰克”。“克恰克”有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刚一看觉得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是你知道它文化内涵,然后就知道有意思。它就是用人声来打节奏的歌曲,用人声来打节奏:克恰,克恰,克恰,克恰,围成5个大圈,每个人的节奏,每一圈节奏都不一样,形成一个多线条的节奏:克恰,克恰,克恰,克恰。这个故事是什么呢?是印度的故事,印度的罗摩衍那,这个罗摩王子的妻子被恶魔抢走了,这时候就到处找,找不着,碰见猴子了,猴子就帮助他去打仗,最后把他的妻子找到了,把那个恶魔给杀死了。表演的这个“克恰克”,就是表演猴子大军出发以前的那种状态。这个后来在世界上很流行,日本人都学了,在日本皇宫周围做的“克恰克,克恰克”搞得很热闹。我们现在看一点录像;画面字幕“克恰克”是一种用人声来打节奏的声乐形式,非常独特。歌中展现了猴子大军出发前的情景,用5种不同的节奏唱出“恰克”这个词。颇有气势也很有魅力。
好,我们下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