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高。
如此说来,电视造就了杨锦麟,他则成就了一个节目的声名远播。久而久之,杨锦麟成为家中颇受欢迎的一员。在家里,习惯了每天要听听老杨说些什么;有事情发生了,更想听听老杨怎么说。于是,杨锦麟的粉丝也成了家庭中最不分年龄层次的人,几乎是全家总动员。
“ 出名要趁早。”“ 快,快,迟了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是一句张爱玲的名言,也是她的一个情结。世俗的进取心,让张爱玲对出人头地、大红大紫抱有一种从不掩饰的急切渴望。这个奇女子甚至在她成名还没有一点影子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设计过成名后的盛景,并沉醉其中,尽情地品尝出名的喜悦。
杨锦麟虽然是以“ 电视新人”出名,但这位新人的世俗年龄,按照内地标准真可谓大器晚成。两者相比较,对出名、对“ 文章是自己的好”的无比享受,异曲同工。写作对于张爱玲而言并非索然寡味,写的时候非常高兴,写完之后简直就是“ 狂喜”。对着自己的满盘花果,张爱玲是绝对的满心欢喜,喜不自胜,而且从不掩饰,这一点上,杨锦麟同样如是。毕竟,这也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和成果。
每天清晨,杨锦麟六点准时赶到公司,水顾不上喝一口,厕所来不及上,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做着各种准备,一直到上午十一点节目录制完毕。享受完这个过程对杨锦麟来说还不算完事,下午一点,他铁定还要坐在电视机前,当一回自己的观众,一边看一边自我陶醉,手舞足蹈地为电视屏幕上的杨锦麟喝彩,大叫过瘾过瘾。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触电的感觉真奇妙(2)
北京有一位叫陈牡的听众,撰文写道:“ 凤凰卫视出了个杨锦麟实在出乎我的预料。‘非典’肆虐,上中学的儿子停课在家,单调寂寞的生活里,‘天天读’成了儿子惟一的乐趣,每逢周末,‘天天读’暂停,儿子就会垂头丧气地叹道,没有杨锦麟的日子该怎么过?一个桀骜不驯的中学生会被一档读报节目吸引。”他感觉很纳闷,儿子的理由是,“ 他的口才好,长相中正仁和,而且还在‘天天有话’栏目中教英语”,在陈先生看来,杨锦麟的英语发音不那么准,但儿子全都记牢了,于是,老子和儿子一起成了杨锦麟的拥趸。
“ 首先是杨锦麟的真诚打动了我。读到大快人心的消息,他会大声叫好;媒体揭露腐败现象,他恨不得拍案而起,猛烈抨击。生灵遭涂炭时,他更是激动难抑。他的叫好、他的拍案、他的抨击,是一个媒体人正直、善良之心的真情流露。杨锦麟的机灵也是他主持风格的一大特色。譬如,他讲到一些敏感问题时,不太好直接批评,他就说‘ 真是……哈哈,哈哈’,有些敏感时事,杨锦麟报道后,不加任何评论,而是让观众‘ 姑妄听之’。”
在这位看来,最有意思的还是杨锦麟的幽默,或让人捧腹,或让人哑然,每天都有包袱抖给观众,让人乐不可支。一次,他说:“ 自从‘非典’发生以来,农村中有两种人特别活跃,一是巫婆,二是神棍。”讲到台湾有人把胸罩当口罩卖时,他把两只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说到###的儿子在抗“ 非典”中表现不佳,杨锦麟又说“ 这个阿扁的儿子真该贬一贬了”,还建议杨锦麟编一本《杨氏幽默笑话集》。
“ 不知道是《有报天天读》让杨锦麟出名,还是杨锦麟使得《有报天天读》成为内地电视台竞相克隆的节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杨锦麟是最适合、最会读报的人。”2003年电视之最,最有贡献的节目——《有报天天读》。
杨锦麟的聪明是属于那种捷才型的。观众还有作诗评价的:
妙语连珠点要闻,警言斩铁论原因;
传媒载体篇篇旧,出口成章句句新。
谈笑风生迎厉鬼,雷鸣电闪送瘟神;
唇枪舌剑凰中凤,铁嘴钢牙让锦麟。
二、电视是自我陶醉的,也是供人分享的
电视是自我陶醉的,对曾经的报人杨锦麟而言,尤为是之。
在国外,优秀的新闻评论员往往都有过当记者、做编辑的经历,外形上往往是头发花白的智者形象。CBS《晚间新闻》著名的主持人沃尔特·凯特就是在四十六岁时,即转入CBS的十二年后,才走上电视新闻评论员岗位的。至于年龄,电视主持人的行业则更像是专为有年龄者甚至长者而设的。白发、银发主持人比比皆是不说,许多大牌主持更是一二档节目,可以坐镇二十、三十年之久。他们是自己节目的化身,也是众多痴迷者的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