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宝岛军夫王民安 独居天坑七十载(第1/2 页)
原来,这位年过九十的鲐背老人,居然是当年倭国在宝岛征招的军夫,也就是非作战士兵,主要是负责运送补给和弹药。
在他20岁时,也就是1943年初应招入伍的。
这样算起来,这个叫王民安的老人,1923年出生,今年已经是91岁的高龄了。
1945年,倭军基本上在膘国战争失去优势,开始撤离,一直持续到倭国投降。
事实上,各国均有一些残留的倭军顽固份子,直到投降时,仍选择不接受现实,不接受投降,甚至在当地潜伏顽抗,幻想有一天东山再起,重振大和。
这支部队也是从膘国撤离时,路过天坑,指挥官将部分武器和金条秘密藏在此处,并留下两名倭国士兵和包括王民安在内的三位军夫值守。
日记里也记录了这些物资是如何运进来的。
原来,溶洞再往前,有一个出口,当年被倭军发现,并将物资存放在溶洞内后,再派人将出口炸毁。
王民安等人接到的命令是,坚守一个月,留下的口粮也是按照人头分派的。
省着用的话,差不多可以捱到二十天左右。
加上洞内有水,所以,一个月的期限,应该能保证饿不死。
没料到,二十天不到,口粮基本就见底了。
五个人,其中两名是倭军,自然是霸占了其它人的口粮。
其余两名宝岛籍军夫,一气之下,找到王民安,商量了一下,找个机会,将两名倭军士兵给杀了!
三人大概率知道,倭军这一离去是不会回来的,守着这堆破铜烂铁,不能吃不能穿,还不能出去,还得忍受倭军士兵的欺负。
干他娘!
先杀了再说!
老子们受够了!
从天坑底部往上攀爬,简直是痴心妄想,没有工具,迟早会摔死。
不过,不离开这个鬼地方,饿死也是迟早的事!
于是,他们将倭军士兵的衣服扒了,挖个坑将两人埋了。
现在,他们面对的最大威胁就是食物的缺乏。
有水,有火种,有木柴,但是,食物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
天坑内,并没有大型的动物,起初,他们靠着留下来的枪弹,也射杀了一些小动物,包括鸟类,但是,没多久,他们发现,动物绝迹了!
到最后,他们只能射杀老鼠,后来,老鼠或许也是发现了危险,居然躲起来,不出现了。
究其原因,可能是枪声惊吓了小动物们,动物总是有各种办法远离危险。
三名宝岛籍的军夫,相互间家乡离得都不远,同病相怜,还不至于到相互残食的地步。
许多文学作品和文献中都有“人吃人”的相关记载。
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肉、《水浒传》中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吃人和吴虞《吃人与礼教》中的张巡吃人等。
《史记》、《资治通鉴》、《明史》中也都有因饥荒而出现“人相食”或“易子相食”的记录。
在太平洋上的新几内亚岛,生活着几个原始部落,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却也有野蛮残忍的习俗——吃人。
但在现代社会,即便被饿死,人类宁愿吃土、啃树皮,也绝对不会吃人肉,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仅仅是道德的约束吗?
人肉真的是酸味吗?
但在神奇的阿三国,却也有一群“食尸者”,他们会将恒河中的水葬者打捞出来食用,同时将其骨灰抹在自己身上,用头骨当杯子盛水喝,以此得到神灵的庇佑。
在新几内亚岛吃人的这些原始部落的人,后来出现了一种群体性疾病,起初表现为四肢疼痛颤抖、说话含糊、面部肌肉不受控制等。
随着病情加深,他们逐渐无法直立行走,只能依靠木棍支撑,随后肌肉萎缩、智力下降至完全痴呆、大小便失禁等。
最后,当肌肉完全失去控制时,会出现面目狰狞、经常诡异大笑的现象,同时身体不受控制晃动,直至暴毙身亡。
因为大笑后死亡,有人将这种病称为“笑病”,随后被正式取名为“库鲁病”。
有数据统计,当地每年至少有200人因库鲁病暴毙。
其中,女性和小孩的患病机率高于男性,科学家推测,这与食人族吃人的陋习有关。
在显微镜的作用下,科学家发现,病人的脑组织就像海绵一样小孔遍布,这说明这些脑细胞被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