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战略抉择(第1/2 页)
夜幕降临,如墨的夜色宛如一张巨大的黑色绸缎,将整个世界紧紧包裹。张悦的营帐内烛光摇曳,那昏黄的光线在帐壁上投下巨大而扭曲的阴影,使得营帐内的氛围愈发显得沉重而压抑。张悦坐在案几前,眉头紧锁,宛如两道紧蹙的山峰,手中握着那封南明的邀请函,目光游离,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他的脸庞在烛光的映照下,一半明亮,一半阴暗,更增添了几分犹豫和挣扎的神色。
墨风和璃月以及几位心腹将领围坐在旁,众人皆沉默不语,仿佛一座座凝固的雕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气息,压抑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许久,张悦打破了沉默。他长叹一声,那声叹息仿佛是从灵魂深处发出,充满了无奈和困惑。“这南明的邀请,实让我左右为难。一方面,清军势大,其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作战勇猛。参战意味着我们将置身于狂风巨浪之中,面临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若南明沦陷,天下局势必将更加动荡,百姓受苦更甚。我们身为军人,怎能坐视不管?”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深深的忧虑。
墨风紧握着拳头,那拳头因为用力而关节发白,面色凝重得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他说道:“将军,此事需慎重考虑。我们刚刚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历经战火的洗礼,兵力尚未完全恢复,伤员众多。物资也不算充裕,粮草、兵器皆有不足。此时参战,只怕会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
璃月轻咬嘴唇,那嘴唇被咬得失去了血色,秀眉微蹙,如同一对弯弯的新月。“但南明毕竟是正统,传承数百年,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底蕴。若我们坐视不理,日后恐遭天下人诟病,说我们胆小怯懦,不顾大义。且清军若得势,未必会放过我们。他们的野心勃勃,欲统一天下,我们又怎能独善其身?”
一位将领微微颔首,神色严肃地说道:“将军,我们当以自身实力为重。如今我们根基未稳,若贸然行动,一旦失败,将前功尽弃。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兄弟们的鲜血也将白流。”
另一位将领则猛地站起身来,激动地反驳道:“若只顾自身,不顾天下大义,我们又有何颜面面对百姓?他们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期盼着我们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我们怎能为了一时的安稳,而放弃责任和担当?”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空间。
张悦静静地听着,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他的眼神时而坚定,时而犹豫,内心的挣扎清晰地写在脸上。突然,他站起身来,那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望向众人,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明康熙皇帝曾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明朝仍是正统,我们不能坐视南明沦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力量有限,但也当为正义而战。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无所畏惧。”
墨风犹豫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还是说道:“将军既然已下定决心,我等定当追随。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只是,我们需做好周全的准备,不可盲目行动。”
璃月也点头道:“没错,我们要制定详细的战略,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如何行军,如何布阵,如何应对敌军的各种战术。确保万无一失,方能有一线生机。”
张悦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果断和坚毅:“我意已决,响应南明的邀请。但我们要迅速整顿兵马,让受伤的士兵尽快恢复,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筹备物资,确保粮草充足,兵器精良。同时,派出探子,要最机灵、最勇敢的探子,密切关注清军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
众人齐声应道:“是,将军!”
于是,张悦的军队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准备工作。士兵们日夜操练,喊杀声震天动地。他们在操场上奔跑、搏斗,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无人叫苦叫累。铁匠铺里的炉火日夜不熄,铁锤敲击着铁块的声音此起彼伏,火花四溅,打造着锋利的兵器。后勤部队忙着筹集粮草,他们奔波于各地,与商人交涉,与百姓协商,确保粮草的供应源源不断。一片繁忙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决心和希望。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封密函送到了张悦手中。那密函的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显得神秘而诡异。张悦打开一看,脸色骤变,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
“这这怎么可能?”张悦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震惊。
众人见状,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将军,发生了何事?”墨风急切地问道,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