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楚日军的意图是急于要打通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据此,他判断七亘村仍然会是日军进军的必由之路,因为舍此别无通道。再从日军目前的作战特点来分析,他们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发一股牛劲,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况且根据“用兵不复”的原则,他们万万想不到八路军会在同一地点重复设伏。于是,断然决定还在七亘村给日军一个突然打击。
为了迷惑日军,当27日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刘伯承让第772团主力当着日军的面佯装撤退,造成七亘村无兵把守的假象。实际上第772团第三营绕了一圈又返了回来,集结在七亘村西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里。
28日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过来了,前后有100多骑兵,300多步兵作掩护。他们毕竟吃过亏,一路加强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到了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的炮击。第772团第3营的指战员们隐蔽在灌木、草丛和石洞里,沉着镇定,不发一枪。
11时许,日军进入了伏击地域。第772团第3营的机枪、步枪一齐响了起来,组成了严密的火网。这次日军已有精神准备,一遇打击便就地组织抵抗。第3营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仍英勇出击,将日军截成两段。由于负责增援的第2营因天雨路滑,没能按时赶到,因此第3营没能将敌全歼。战至黄昏,敌人乘夜色朦胧,突围而出,一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东退回测鱼镇。
这次伏击,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这次战斗,牵制了敌人,使困在旧关以南的曾万钟部1000余人,从敌人的包围中解救了出来。
在同一个地点,在两天之后先后两次设伏,大获全胜,这在战争史上也不多见,体现了刘伯承的艺高胆大。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1)
晋西北地区位于同蒲路以西,黄河以东,平绥路以南,汾 (阳)离(石)公路以北,是阻敌西进、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是联系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1937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第120师开赴以管涔山脉为中心的晋西北,展开于大同、太原之翼侧,并向绥远发展。第120师于9月下旬进入宁武、神池地区后,一面以主力侧击沿同蒲路南进之日军,配合友军作战;一面以教导团和师政治机关等共700余人组成工作团,在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11月2日后任政治委员)率领下,分赴朔县、偏关、临县、岚县等14个县。同时,以第358旅第716团团长宋时轮率该团第2营组成雁北支队,挺进平鲁、左云、右玉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和进行群众工作。太原失陷后,地方工作团又随师主力进至汾阳、离石地区和晋中平原,进而在晋西北全境展开工作。至1938年初,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主力部队和地方装都有了较大发展,第120师由出征时的2个旅3个团共8200余人,扩大到2个旅6个团共万余人,雁北支队也由1个营扩大为5个营。同时,将神池、五寨地区的游击队编成独立第1支队。
1938年2月,正当侵入山西的日军向晋西、晋南地区进攻时,遵照八路军总部的命令,第120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积极展开交通破袭战,切断太原至忻县间的铁路与公路交通,有力地钳制了日军对晋西、晋南的进攻,使日军后方受到严重威胁。
日军为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消灭或驱逐八路军第120师,解除其后顾之忧,并配合其对晋南的进攻。于2月下旬,乘第120师主力于同蒲路北段作战之际,调集驻蒙军第26师团、华北方面军第109师团及伪蒙军各一部,共1万余人,由平绥、同蒲路和太(原)汾(阳)公路沿线各据点出动,分5路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围攻”。21日至28日,日军第26师团以1个联队由朔县出动,攻占宁武、神池、保德和五寨,一部西渡黄河进攻府谷;另一个联队由井坪镇出动,攻占偏关,河曲;以伪蒙军李守信部3000余人由绥远南下, 占领清水河后,进至偏关,与日军会合。与此同时,在太(原)汾(阳)公路集中之日军第109师团,以一部2000余人由汾阳进占离石后,于26日进至黄河东岸的军渡和碛口,隔河炮击八路军留守兵团河防阵地;另以一部由文水、交城出动,占领岔口、古交、河口地区,并向娄烦进攻。当时在晋西北偏关、兴县,临县、静东和宁武等地区、虽有晋绥军4个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