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2/4 页)
,她也觉得事情闹这么大,阿菀怎么都不好入宫,入宫后她还不知道会被太皇太后折腾成什么样子,这孩子气性太大了。陈留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何事情会闹成这样。
秦纮想让谢知休息多养几天病再走,可谢知哪里愿意?她最怕的就是拓跋曜会突然回京!届时她想走都走不了了。再说她觉得她不走,太皇太后就要查到她身上了,万一这老太太愤怒之下,作出什么离谱举动怎么办?还是赶紧离开的好。谢兰因也觉得女儿付出这么多,万一在离京前被拓跋曜逮到,那要多郁闷?谢兰因带着女儿先离京,两人坐在马车上时,谢兰因心疼的看着女儿的脖子上的痕迹,心疼的说:“你这孩子,做做样子就好!干嘛假戏真做?”
谢知无声的微笑,没有伤痕怎么骗得了人?
谢兰因问谢知:“太皇太后那本女诫是怎么回事?”她觉得以太皇太后的脾气,不应该给女儿这本女诫的,这不是送把柄到女儿手里吗?
谢知提笔给阿娘写字,她让人把李贵人的女诫放在太皇太后的书案上,也是给太皇太后一个暗示,她是秉着可有可无的想法,让离开的暗探做最后一次任务,没想这一次居然成功。现在细想她成功也不是偶然,皇子互换的谣言传出去后,大皇子就废了,即使太皇太后对大皇子没太子那么疼爱,也是她从小养大的孩子,她还希望他将来可以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可现在什么都没了,她还要被迫放弃大皇子,她心里怎么能不生气?
人都是偏心的,没人会忍心责怪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太皇太后这种唯我独尊惯了的人,她绝对不会委屈自己,偏偏自己是让她受委屈最多的人,这么多事积累到一起,她没训斥自己,只让自己抄女诫已经很不错了。谁能想到自己会自杀?就是太皇太后都不会想到。
谁都知道,自己这一闹,虽然洗清自己的名声,可却是踩着太皇太后名声洗清的,任何想要入宫的人都不会用这种蠢招。谢知微微一笑,再有几天,太皇太后也应该知道事情经过了吧?谢知挺骄傲的,虽然自己多年布局都废了,可至少能坑太皇太后一次,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经历?想想就很刺激。
谢知也听说太皇太后女官自尽的事,谢知心头并未有多少触动,她做这件事前就知道会有很多人因此而死,但她还是做了,因为她不做这件事,死的就是自己、谢家还有她的手下。就如她那个时代夏言、严嵩和徐阶,夏言放过了严嵩,结果夏言死了。徐阶能忍又狠,所以严嵩最后落魄而死。官场宫廷向来都是你死我活,容不下半点善心,那些人跟了主人,就要有必死的觉悟。
谢知和谢兰因先离京,在两人离京的第二天,秦宗言和秦纮也离京了,秦纮身上还带着吏部任书,吏部让他出任建德郡防城都督。这几乎是魏国最偏远的地方,从某种程度来说,秦纮甚至可以说是被流放了,太皇太后对他的识趣很满意,同时她也担心夜长梦多,命吏部特批,好让秦纮早日离京,免得拓跋曜回来他走不了。
而此时京城几乎没几个人知道谢知跟秦纮定亲,也没人知道谢知同秦家离开,大家都只当谢知去了别庄静养。谢知这次是要去武川,在京城办婚礼已经来不及了,正好谢灏在武川,她就在武川发嫁,也算是奉父命结婚。
第144章 京城风云(一)
谢知离京后; 京城就逐渐安静下来,宫中也平静许多; 太皇太后更觉得谢知是祸根,她一走就什么都太平了。而这时谢家也传出谢知跟秦纮定亲、等谢知到了武川两人就成婚的消息,之前不说是怕夜长梦多。现在两人都离开; 太皇太后立刻授意公主府和将军府把消息传出去; 她怕两府按着不说; 等拓跋曜回来; 回去派人去武川抢亲。
谢简对太皇太后的打算心知肚明,他也没准备反悔这门亲事; 就顺太皇太后的意思; 将两家即将成亲的消息传出来。京城勋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公主府和将军府传出来的消息又岂会有假?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事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谢知尚未入宫,就传出这么多谣言; 又同太皇太后关系弄的如此紧张,但凡谢简有点脑子,都不会再让孙女入宫。
京城大部分年轻的郎君都惋惜谢知的远嫁,觉得一位绝代佳人居然远嫁边荒; 而且嫁给一个粗鲁无礼的武夫; 简直暴殄天物。京中的女郎却大部分松了一口气; 谢知离开后; 就再也没人把她们压得死死的。再说她有什么好委屈的?她闹出那么大的丑闻; 都能嫁入秦家,阿家还是她亲姑母,她还有什么好委屈的?要是换成别家女子,早被家人远远打发,哪能找到这么好的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