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代飞艇魔改剁手版(第1/2 页)
为乐园一号居民把经济压力缓了缓,沈文剑先回头开始准备明年的技术联盟内部自动机械技术全面拓展计划。
加工精度是个很复杂的体系。
以卫星为例,设计院的二代同步卫星搭载的原子钟,核心件加工精度已经在六十纳米内!相对的,卫星外壳和传动件的精度就要低的多,为零点三微米既三百纳米。
别看三百纳米好像低很多,还得特级工程师有外设帮助的情况下进行装配,才能勉强达到的精度,在这种精度下,作业效率什么的根本不用去想了。把一块直径一米的光学玻璃,安装在形状匹配的扣件上都要几个小时才能调整到位,甚至还需要低温环境的帮助,以回避磕碰造成的额外误差。
特级工程师们数十年的『操』作经验,拥有非凡的法术稳定度,结果都是如此,可想而知想在外面进行微米级大工件精度标准的推广有多难。
沈文剑没有贪图超高精度,实际推广也不太现实,因此选定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十微米大工件加工标准。
如果要对比该水平的高低,现在的工程院大工件加工精度也只能到两微米,如果把大小扩大到运载机骨架的程度,误差不会低于五十微米。
普及技术当然不会达到运载机骨架那种水平,甚至和工程院的大工件标准也有区别。这个项目中的大工件,专指重量在一百千克到一吨之间的加工目标,而且也并非装配精度。
按这种精度的零件装配一台机床会很神奇,其中大半成品的加工精度偏低,会在十微米到三十微米之间浮动,刚刚开始入行的装配出来的加工误差可能会接近一百微米。不过随着装配技术的成熟,再特意测量选用一些误差非常低甚至因信仰产生零误差零件,最后的成品机床,有概率精度可以控制在一到五微米之间。
“……都零误差零件了,误差怎么还有辣么多?”殷玲提问,她终于学会用提问的方式吸引沈文剑说话。
“因为刀具、地板、温度、湿度和人等很多方面。”
一套一模一样的刀具,微观上也是有区别的,即使激光定位自动换刀,最终的成品出来还是有误差,另外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会变热,那就会变大,也会产生误差。
地面就比较玄幻,别管什么地面,微观上它们都是在移动的,住土房子就很容易看到,几年的时间,地面一定会有凸起和凹陷的部分,这种变形足以隔着钢筋混凝土影响精度。解决办法是悬浮机床,把机床先装配在一个墩子上,然后把墩子泡在油里,油膜和浮力的存在能够以提供缓冲的方式修正部分误差,当然,误差如果太大,也没必要泡了,随便摆哪用着吧。
温度跟刀具热变形一样的,热胀冷缩,当精度达到微米级,热涨冷缩足以让人脑阔痛,明明加工的是零误差零件,拿到现场一量,特么大了一圈,怼不进去。湿度是对工件的特『性』有细微影响,让进刀效果与预期产生误差。
想要继续提高精度,除了控制刀具品质、恒温恒湿厂房等,还可以试试“人机合一”,也就是让一个技师长期用同样的机械和刀具,如果这个人本身是修士,仅仅通过法术和少量辅助小道具就能把精度再提高一、两个层级,但如果是普通人,微米级之后想提高机加工精度只能靠信仰了。
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因素,都会影响精度,什么磁『性』干扰啊、粉尘啊、能量供应不稳等等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玄学和信仰的理由都不细说了。
如果真能做到零误差,润滑油这种东西都会失去存在价值。
大工件加工系统的精度提高很难,不能指望玉剑山一家家去教导,就让大伙学会制造高精度机床。
沈文剑的想法,是从改变自身做起,带出几家机床生产厂,提高技术联盟的整体加工效率。相关工作现在就要进行,设计院机动组已经为此准备了很久,也做了几台以芯片为基础的程控机床采集数据,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就绪。
接下来鲲鹏基地进行了一些调整,对鲲鹏基地地下三层的土石进行钢筋混凝土改造,再加上池子灌入润滑剂。已经很少被用到的设计院二号楼整体拆除,重新建一栋更高标准的丢到池子里,封装,留下润滑剂池的增压检修口。
大部分功能和风洞所在的三号楼雷同,多了个池子,内部为大号加工设备留下更多空间。
接下来是复制作业,用三号楼的机床加工零部件,在新的二号楼里存放到指定温度之后进行装配,全部装配完成之后,提高二号楼温度至二十六度,十几度的温度上升让机械完成最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