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宋濂一对N(2)(第2/3 页)
“在编着过程中,他们会相互研讨、反复论证,每一个观点、每一条知识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
“而且,成书之后,我们还会呈给陛下再次进行校对和审定,确保书籍内容准确无误、权威可靠,能为学子们提供最优质的学习资料。”
朱元璋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欣慰,再次看向宋濂,道:“宋学士,此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向咱汇报。”
“咱期待着看到科举改革后,我大明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就在众人都以为科举改革一事即将尘埃落定之时。
一位白发苍苍、身形佝偻的儒家老臣,突然迈着颤颤巍巍的步伐,从朝臣队列中缓缓走出。
紧接着,他“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声嘶力竭地呼喊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老臣今日就算拼了这条老迈的性命,也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朝传承多年的科举制度,就这么被肆意更改!”
此时,李奥听闻此言,眼睛瞬间一亮,赶忙悄悄掏出手机,迫不及待地开始拍摄起来。
毕竟,这位老头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要拼了老命阻拦,没准真能有幸看到他撞柱子以死谏的精彩戏码。
这么想着,李奥便蹑手蹑脚地起身,悄悄走到徐达身旁,压低声音说道:“徐叔,您赶紧让开点路,这老头看样子要撞柱子了。”
“您可千万别拦着,我正拍着呢。”
徐达听了这话,顿时一脸茫然,什么叫这老头要撞柱子?这都哪跟哪啊?
而那位老臣情绪愈发激动,声音里满是悲怆,几近哽咽地继续说道:“陛下,老臣追随您多年,从大明草创之初,一路风风雨雨,亲眼见证了我朝的建立和一步步发展壮大。”
“老臣恳请您收回成命,莫要被这些新奇却有害的言论所误导。”
“若陛下执意推行这荒谬的科举改革,老臣今日便撞死在这朝堂之上,以死明志!”
说罢,他眼神决绝,直直地看向朝堂一侧的柱子,同时做出一副要猛地撞上去的架势。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惊愕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老臣。
李奥见状,兴奋得两眼放光,不假思索地立刻用力把徐达往旁边一拉,空出了老臣与柱子之间的通路。
此时,朝堂上大臣们反应各异。
有的大臣面露不忍之色,想要上前劝阻。
有的则眉头紧皱,对老臣的过激行为感到无奈。
而支持科举改革的大臣们则面露不满,觉得老臣实在是冥顽不灵。
那老臣瞧见李奥和徐达居然真的让出了路,气得差点背过气去,在心里暗暗咒骂,老夫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你们这两个贼子,怎么连路都给让出来了!
可话已出口,架势也已摆出,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佯装气势汹汹地朝着柱子冲去。
不过,他的脚步却故意拖沓,心里盘算着,肯定会有人赶紧上前阻拦,到时候也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就在他的身体快要触碰到柱子时,一个国子监的年轻官员,冲上前一把拉住了老臣,大声说道:“老大人,使不得啊!您这是要让天下人痛心吗?”
老臣被拉得一个踉跄,顺势站稳,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嘴里还在嘟囔着:“你这小子,莫要拦我,我今日定要以死明志!”
可那挣扎的动作却显得有气无力。
国子监官员紧紧拽着老臣的胳膊,恳切地说道:“老大人,您对朝廷的忠心人所共知,可如此冲动实在不妥。”
“科举改革一事,或许确有可商讨之处,但咱们可以心平气和地再议,没必要以这般极端的方式解决啊。”
朝堂上一片嘈杂,众人议论纷纷。
一位支持改革的大臣高声说道:“陛下,今日之事足见这老臣为一己之见,竟不顾朝堂规矩,险些酿成大祸,实在不可姑息!”
反对改革的大臣们则纷纷为老臣求情:“陛下,老臣一心为大明,只是太过担忧改革会带来不良后果,才会如此失态,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朱元璋脸色阴沉,重重地哼了一声:“都给朕闭嘴!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大气都不敢出。
朱元璋看向老臣,怒声说道:“你这老货,简直是胡闹!”
“在朕的朝堂上上演这一出闹剧,你将朕置于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