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页)
签决定。课讲得好的,以后就有可能给全市党政机关干部讲课,给幽州师专的大学生们讲课,给市委党校的学员讲课,也有可能,会有县长、县委书记请你去讲课。” 这个想法很具挑战性,既给了大家展示才能的舞台,也增加了相当的压力。课讲的好固然风光。讲不好,怕是要丢人哩。 但是,对有才华、有水平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件好事,是扬名立万的机会啊。出去讲课,还有可观的讲课费,可谓名利双收啊。 接下来,牛三立还提了二点建议,一是开展《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二是提高政研室工作效能,都很有针对性。 牛三立讲完以后,大家再次热烈鼓掌。 后来,盛厚林跟郭运昌汇报时,道:“郭书记,牛三立的能力让我吃惊。” 郭运昌呵呵一笑:“知道后生可畏了吧?” “呵呵,知道了。” 郭运昌道:“我这边的事,跑腿、拎包的事,牛三立有时候可以少做点,把精力腾出来,好好抓抓政研室那边的事,把那帮人搅动起来了,你也轻松了。” “是。” 后来,盛厚林按照郭运昌的意思。在市委办公室选择了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黄林华,作为牛三立的“临时替身”,当牛三立出去搞调研的时候,就临时让黄林华顶替牛三立给郭运昌做些接待、通报的工作,牛三立回来后,黄林华则回到办公室综合一科。 黄林华也很满意,以他的资历,能充当市委书记的临时秘书,能接触到市委书记和其他领导,他的身价也大长啊。 尽管是临时的,但黄林华明白。他面临着的机遇同样是千载难逢的,既要做好工作,也要守好本份。 什么叫“守好本份”?就是谨记自己的临时身份,别真把自己当成了市委书记秘书。 这些道理,没人教他,是他自己悟出来的。 黄林华还在下苦功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夫,他知道,郭运昌以前的秘书关栋天,那是响当当的“市委一支笔”,也是个工作狂,有时候给领导拟讲话稿,上万字的稿子,一个晚上就搞出来了,没有真功夫,行么? “牛大秘”写的讲话搞暂时还没看到,但他的几篇文章,黄林华是看过的,一个字:服! 这些天,政研室已经有几个人主动贴上了牛三立,大都是一些没有太大的背景,但文字功底较为扎实的“少壮派”,有当科长的,也有没担任实职,享受正科或副科待遇的。 还有的人,表面上似乎没有自动贴近牛三立,但会找机会主动跟牛三立探讨几个理论或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思考,借以引起牛三立的重视。 牛三立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即表示了足够的重视,鼓励对方深入思考下去。并鼓动对方尽快写出文章来,牛三立说:“先拿出第一稿来,第一稿很重要,架子搭起来了,再充实。” 这时候,就完全是二个写文章的老手在一块交流了。 牛三立知道:这是那种既想接近他,又要维护知识分子自尊的人,这种人一旦得到重用。会用加倍的努力来回报你。 “士为知己者死”,是铭刻在华夏知识分子骨子里的东西。 本质上,牛三立也曾经是这一类人,只是因为出了田照东这样的意外,让牛三立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从当宗教局副局长开始,再到冠山乡党委书记,牛三立就是在以自身的努力,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拿出过硬的成绩,这就是他为自己设计的“向上的道路”。 本来,他就是想这样奋斗下去,挺好,挺踏实的,以自己的能力,在官场上也应该能走得比较远 朱敏又是一个意外!现在许多人都把牛三立看成一个“攀龙附凤”的人了,这个没办法了,这基本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人家要这样认为,那也没办法了。 牛三立只有通过勤勉做事、低调做人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认可,能得到多大程度的认可,那就不知道了。 但总有一些人会了解他,信任他。 还有一些人会成为他人生中的挚友。 会有几个割血的兄弟。 也会有人成为一生中的红颜知己。 牛三立还做了一件事:探望病休中的政研室事副主任温加林。 温加林是从章贡市调来的,10年前就是副市长,分管教育,那一年夏天,坐落在章贡市郊的东江冶金学院一学生跳楼自杀,据说自杀前被学校保卫处干部殴打过,学生为此情绪激动,强烈要求学校惩治凶手,温加林未经请示市委,也未深入调查,就擅自表态批评校方“护短”,责令校方严惩打人凶手,给全校师生一个“说法”。为此,闹事学生很受鼓舞,校领导则十分被动。后来经过调查,该学生是因失恋在校外酗酒,被校外一流氓殴打,回校太晚,被保卫处干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