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了一下,又道:“真的,很想,很想!” 朱敏沉默了一会,轻叹一声:“三立,最近,我也常常在想:如何找一个地方,安放我们的心?” 听了这话,牛三立如被雷电击中一般!
第四十二章 集市上
几位外地客商出现在冠山乡集市上,他们公开打出标语:“让利于民,山货收购价一律比原先价格提高二成!”这事立即轰动乡里,成了冠山乡的爆炸性新闻。 收山货的万老板一听还有这事,心想那个狗日的,敢跑到冠山乡来抢老子的生意?就纠集了几个人想对外地客商动粗,到了集市上,发现对方是有三个人,一个是中年人,另外二个是年轻后生。三个人身边还都放着一根扁担,随时可以抄起来打架。 万老板心里已经有些发虚,表面上还装出凶神样子:“那个让你们来收山货?懂不懂规矩?” 中年人看看万老板,似笑非笑的样子:“收山货还要经过那个批准不是?” 万老板道:“你要收也可以,为什么要把价格抬高来?” 中年人就一笑,问旁边围观的人:“你们说,让利于民好不好?” 围观的人当然都说好,有的人还说:“不要怕,要打架我们一起帮你们打!” 中年人就向大家拱手:“多谢,多谢!他们要敢动手,我一扁担横倒他几个!” 大家就都叫好! 平时山货价格低,乡里人虽然不情愿,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现在价格提高了,有人想再压回去,这就不能答应了! 万老板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带着几个人灰溜溜走了。 万老板越想越不甘心,就给乡里工商所干部姚胖子塞了五百块钱,请姚胖子出面,想办法把那几个外地客商赶走,姚胖子就来到集市上,要那几个客商提供工商执照,为首的中年人就拿出一个复印件,原来是县里的,叫做“若云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姚胖子说复印件有假,要拿执照正本或者副本才作得数。 中年人就发冷笑:“我们的生意全省都有,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要带副本才可以做生意啊?” 姚胖子道:“其它地方我管不了,在冠山乡没有执照就不行。本来按规定还要没收你们的货物,我今天就放你们一马,你们赶快回去,以后来冠山乡做生意,记得带执照来。” 万老板就很得意,拉着姚胖子喝洒去了。 第二天,那几个客商依然打着横幅在那收购山货。 万老板气得发晕,就又去找姚胖子,没想到姚胖子把他拉到一边,悄悄把那五百块钱退回给他,还说那几个客商是乡里牛书记请来的,昨天晚上牛书记批评了我们所长,所长连夜组织开会,传达牛书记指示,任何人不得刁难外地客商。 要不是姚胖子平时跟所长关系好,恐怕难收场。 万老板没办法,只好去找乡长刘国辉。 万老板道:“刘乡长,有人要赶走我,你不能不管啊!” 刘国辉平时跟万老板关系不错,时常在一起喝个小酒,就问:“怎么回事?” 万老板就把有人抬高山货收购价的事说了。 一听是这事,刘国辉就犯了难,人家提高收购价,让利于民,这犯了什么法?这怎么管?真要管了,还不让乡民骂死? 万老板道:“牛书记晓得我跟你是朋友,还这样对我,还不是没把你刘乡长放在眼里?” 刘国辉听了这话就不舒服,说:“万老板,不要乱扯。你要想做生意,就把价格也提高二成,不打算做生意,你可以走人。” 事已此至,万老板没办法,也只好提高了二成收购价。 别人不清楚,他自己是清楚的,每年光转手批发山货,他就要赚十几万元,提高二成收购价,就也是少赚一些,再说还可以提高批发价,“羊毛出在羊身上”。 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刘国辉这个人没什么卵用。 还是要想办法巴结上牛书记才对。 山里的人们是淳朴的,他们听说了乡里在搞运输公司,还想方设法让收购商提高了山货收购价,都奔走相告。 妇女主任姜凤还联合乡团委在集市上组织了一只宣传队,为信用社做宣传,打出的宣传口号是:“把钱存进信用社,就是支持乡里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信用联社架金桥” 还排练了一个方言小品:一个老大妈背着儿子媳妇,偷偷把钱放在米缸里,结果钱让老鼠咬烂了,痛哭流涕。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都表示要把钱存进信用社,有人当场就把卖山货的钱存进了在集市上现场揽储的信用社。 小品中演小媳妇的是乡里的团委副书记杨青茹,不知什么时候起,牛三立也站在人群中,笑呵呵地观看了演出。 小品演完了,大家都热烈鼓掌,姜凤发现了牛三立,拉着杨青茹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