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页)
惠款项的申请人会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领到应得的款项。
会后,随陈婉娴参与会谈的员工代表何键爱表示:“在感性上觉得6个星期时间会拖得太长,但理性上明白到批核程序确实需要时间。”何键爱对现有的结果表示满意。
因为八佰伴员工已在资方遣散的第二天,得到可望获得欠薪等赔偿的答复,他们最担心的,是能否找到一份安稳而待遇尚可的新职业。
11月23日,香港《新报》发表“各大机构应尽量吸纳八佰伴员工”的社论。“呼吁各大机构尽量吸纳这批八佰伴员工,尽量发挥他们在零售业所长。
“据了解,有不少员工是夫妇档或单亲家庭。这些人一旦失业,家庭便完全失去了收入。除非他们有积蓄,否则连日常生活开支也难应付。即使破产欠薪基金可垫支约7成欠薪,但只能应付短期需要,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新的工作。
“八佰伴是一间(在港)有十多年历史的百货公司,2000多名员工中相信有不少是有多年百货业经验的,本港其他百货公司可给予他们机会,既可帮人也可为公司补充人才。”
社论敬请“各员工有两件事应要记着:第一、不要意志消沉,失业并非自己的错,应努力找寻工作;第二、不要误堕陷阱。据说有些急需营业的机构,向失业员工招手,但这些机构未必适合他们,除非他们一心一意想转业,重新适应。
“受金融风暴影响,香港现时经济状况令人忧虑,希望雇主与雇员之间能同心协力,互相体谅,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22日,劳工处发言人说,陆续有70个零售业雇主表示有1600个空缺,可给予八佰伴的员工申请。加上以前的约2000个零售业空缺,共有3600个空缺职位,因此,八佰伴的员工不必过于担心没有工作。
同一天,拥有400多会员的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其执行总监白恩诺表示,已通知各会员公司相助。白恩诺说,本会只是行业公会,故不便直接替八佰伴的员工介绍职业,但协会会员开设有5000多家零售店、超级市场和时装店等,协会已接到一些会员的答复,有意聘用八佰伴的员工。
白恩诺说:近年来香港租金和工资上升使零售业经营举步维艰,加上月来的金融风波的打击,压力更大,有需要减低经营成本。因此,雇主对增加人工费有保留。
白恩诺的话,表示出对现状不抱乐观态度。
虽然劳工处公布的零售业空缺职位有3600个,远远多于八佰伴的失业员工,但仍会有不少员工找不到或一时难找新工作。香港的失业状况,属结构性失业,一方面社会存在着约10万失业人员;另一方面雇主因找不到“价廉物美的”员工,而宁可让职位空缺着,香港的空缺职位却超过失业人员数目。
八佰伴在港经营历史达10多年,不乏经验丰富的员工。但总有一批年龄偏大,或素质较差的员工难谋新职。只有就业相当充分的情况下,这批失业大军才可基本消化掉。最理想的出路,还是就地做老本行。
分布在新市镇的八佰伴各分店,绝大部分员工来自当地及附近新屋村。劳工处公布了3600个零售业职位空缺,相当部分在港岛和九龙。若要这些住在新市镇的员工,乘公共巴士往返近百里路程上班,显然不现实。
11月27日,各大报章均披露八佰伴员工见工(应聘)时,被杀价的新闻。《东方日报》称:“2000多名八佰伴员工一夜间打破饭碗,不少零售业的公司纷纷向这批失业大军招手,但有八佰伴员工向本报申诉,指这些都是‘骗人伎俩’,当公司知道他们是八佰伴员工便乘机压价。
“逾百名八佰伴员工参加职业招聘讲座,当中有5间来自不同行业的公司表示有逾400个职位空缺,大力招揽与会者加盟。不过,在座的员工皆不抱很大希望,他们连日内奔波于劳工处、工联会及各大公司都是扑空而回,精神近乎崩溃。
“数名前八佰伴员工表示,劳工处虽然提供了不少职位空缺的公司名单,但他们应征时,公司往往已请了人又或改聘兼职,他们亦发现,其入职待遇相比其他应征者较差。”
在八佰伴马鞍山分店担任经理的张小姐向记者申诉,日前她替下属向即将在马鞍山开设分店的一间大型百货公司查问入职条件,发现该公司趁机降低员工福利,售货员薪金只得6100(港)元,每月假期减至4天。她说一名在该间“压价”百货公司的友人向她透露,原先售货员薪金为8000多元,但当宣布八佰伴清盘后,新入职者的人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