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了八佰伴扩展过速过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不善。和田一夫是个经营老手,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展上,而忽略了经营管理。香港百货业的全线崩溃,与其亏损严重有很大的关系。
和田一夫在日本八佰伴破产已成定局时说:“火凤凰必将重生,在燃烧自己后,会再创新天地,大不了从零开始!”
从负债这点来看,八佰伴还不仅仅是从零开始,而是要从负数开始。一生中几经挫折的和田一夫,当然不会就此而认输,他发誓要从绝境中奋起,洗雪“阿信”之子“败家”的耻辱他今年已经69岁了,他能在有生之年恢复元气、重振雄风吗?
第一章 出身贫寒 经商神童惊世人
1929年,和田一夫出身于静冈县的贫寒家庭,祖父是小贩,父母是工人。经济大萧条使得一家三餐无继,母亲像电视剧《阿信》中展现的那样,开办了一间蔬果屋,店名叫作“八佰伴”。一夫从小跟随母亲,3岁就会做买卖,“经商神童”的绰号不胫而走。
和田一夫的出生地在静冈县热海市郊野。
热海市在三面濒海的伊豆半岛北端。伊豆半岛是日本著名的温泉旅游地,山峦奇峻,树林葱宠,空气清新。在万绿丛中,常有白色的雾气袅袅飘出,那便是从岩熔的石缝汩汩冒出的温泉。日本人喜好温泉浴,大凡有温泉的地方都建有温泉旅馆,吸引了八方游客踏青而来。其中热海这个地方温泉尤其集中,这亦是“热海”地名的由来。热海距东京仅百余公里,特别是东京至关西第一大都市大阪修建了国铁之后,热海的交通愈加便利。到20年代末,热海已是三四万人口的旅游城市,城区四周,便是秀色如画的山峦及田园。
世界对热海及伊豆的认识,多是缘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歌女》。川端康成信仰佛教禅宗的虚无思想,他以唯美主义的抒情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幅淡泊、幽远、静溢、飘渺的画卷。
然而,田园牧歌只属于有闲阶级和游人骚客,穷人更看重的是生存。
和田家族世代务农,种植水稻,男耕女织。所产的稻米,大部分留以养家糊口;少部分出卖,换回生活必须品。这种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到一夫祖父——老和田时代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本世纪20年代,距明治维新已有50多年。明治维新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嬗变,日本走上了初级工业化道路。东京至大阪的铁路干线从热海边缘通过,热海的外港停泊了蒸汽动力的轮船。来热海的旅游者中,商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正日益取代昔日的游侠剑客,成为时代的新宠。热海城区的范围日趋扩大,兴建了大批旅馆、商铺,甚至机器操作的工厂。
老和田与热海的农民一样陷于困惑之中,今后还有没有赖以生存的田地?水稻能不能继续种下去?
大和民族像崇拜神那样崇拜稻米。日本历史上数次大规模动乱,均由米荒而引发。最近的一次是1918年的“米骚运动”,抢劫米铺的风潮几乎席卷整个日本,直接导致寺内正毅首相的下台。在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今天,日本人崇拜稻米的观念丝毫未减,日本政府为保护农民的利益,限制大米进口,而让国民吃贵十倍于进口大米的日产大米。
众多的热海农民固守土地,种植水稻。他们笃信,世上任何东西都没有土地更牢靠,任何业种都没有种植水稻高尚。
老和田却比较务实,热海的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他发现种菜比种稻更赚钱,就改种蔬菜。他的蔬菜自产自销,他在卖菜过程中又发现,卖菜比种菜又更赚钱。于是他就退掉承租的土地,只在屋后的菜园种菜,腾出大部分时间贩卖蔬菜。
这个临时的菜档曾经雇了个叫良平的年青人。他性格内向、诚实,没什么文化,相貌也无吸引人之处。虽然住在和田家,却与和田加津没什么交往。
和田加津就像电视剧《阿信》中的女主人公那样,10岁起就开始做工,生活虽艰苦,却天真浪漫,好幻想。她那时的幻想是去东京做她想做的事,嫁一位中学毕业的职员,自然不会想到下嫁给地位低下的乡下来的短工。对于良平的形象和性格,读者或许可把他与电视剧阿信的丈夫龙三比较,当然良平不等于龙三。
老和田却要女儿嫁给“义子”良平。加津姑娘不肯,良平远不是她所想象的白马王子。加津抗婚出走,去东京做工。但在父亲的逼迫下,她还是于1927年与良平结婚。良平与东家的女儿结婚时,是工厂的工人,也许说是产业工人名声更好听些。对于这段历史,和田后代讳莫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