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3/4 页)
银一百万两,全省和附近几省的银号加在一起也没这么多现钱呀,一大早早一点来上班就是好,要是晚来一点点就不一定轮到他做这笔单,有了这笔单他今年的业绩绝对排名全银庄第一,高升指日可待。
吴朝奉仿佛看见更高的位置和更多的薪水在向他招手,象面前这般豪阔的客商他见得多,有钱人总是这样看不起人,只要手脚利索办事妥当,也不用太过于奉承,他表现得格外卖力呼三呟六地将全分号的人都动员起来。
如此大的一单生意也将本店的掌柜惊动,看见一大早有人来存这么多现钱,自然高兴得合不拢嘴,亲自奉上香茶,陪陶勋和玲珑说话。
钱庄的效率十分高,验色、称重、开票,一个多时辰就全部办稳当,一叠崭新的银票发着油墨的清香交到陶勋的手上。
出了钱庄,两人往人多的地方绕了两绕,确定没有被人追踪,这才找到天景客栈。陈子轩看见他们两人时显得十分警惕,幸好陶勋早有准备,拿出临行前亲笔写的介绍信,信上有他和陈子轩约定的记号。
陈子轩高兴地道:“我估摸着信最早昨天到县衙,东翁派人送银子最快也要三四天,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不过我怎么没见过你?”
“师老爷,其实也是赶巧,小的本是景云府陶老爷的家丁,奉老爷之令给少爷送银钱,少爷就命我直接过来找师老爷。”
“呵呵,真是天助东翁呀。堂翁要你带多少银子过来打点?”
“纹银五万两,还有五千两黄金,少爷还吩咐,如果不够的话再从景云府调银子过来。”陶勋取出二十五张千两银票、五十张五百银票、十张五百两金票递了过去。
“够了,够了,好大的手笔呀。”陈子轩乐不可支地接过银票,开始写收条。
“师老爷,请问事情办得怎样了?小人回去要是老爷问起也好回话。”
“唔,主要是右布政使周大人与归允文有一点亲戚关系,他故意从中做梗,其他参政、参议则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袁大人与周大人有姻亲,面子上不好拂他,该道佥事王大人倒是力主严办。我们要打点的是左布政使许大人、参政徐大人和熊大人、参议刑大人以及还有按察使袁大人,王大人是个清廉自律的人,不用刻意打点。”
玲珑插嘴问:“周康年那里是不是受了归家的好处太多?”
陈子轩警惕地问道:“咦?你是什么人,怎么直呼布政使周大人的名讳?”
不等陶勋说话,玲珑抢先道:“我也是景云府来的人,名叫龙岭,老爷要派我做少爷的长随,我在省城里还认识几个人。”转过头冲陶勋挤眼道:“这样吧,我留下来和师老爷一块儿打点各路衙门码头,你先回去向少爷覆命,这里的事办完我会直接返回景云府向老爷禀报的。”
“那好吧,我们分头行事。”陶勋的确不能在省城久等,想想刚才玲珑指点自己存银的事,觉得她应当不至于出岔子,再说陈子轩身边有仙道中人照看着安全上更让人放心。
时间紧迫,陶勋从客栈出来后就直奔城里最大的米行,按照玲珑的指点找到城里最大的一家米行,同掌柜说要买下所有库存的六成,不论新陈,照单全收。
此时正是新粮入仓的时候,米行还有很多去年的旧米占了地方,有大主顾上门米行老板自然大喜过望,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个大主顾似乎分不大清陈粮与新粮的区别,于是全部按照新粮的价格卖给他。
陶勋没有在这些小问题上过多纠缠,让其占点小便宜是为行事方便。果然,当天他便借助这家米行老板之手将城里十大米行的掌柜全部请到城里最大的醉仙楼用午饭,饭桌上将他们手里的存粮也按六成比例买了去。
这样算下来,他在省城总共买到六万多石粮食,做成稀粥最多可供五十万人喝上一个月。吃完饭他提出要看粮食,于是十家掌柜都亲自陪他来到漕运码头,十几家米行的粮仓全都集中在这里。陶勋进了粮仓,不再客气,也不顾旁边有许多人,仍按上回在秋垣县城的方法挥手间将粮食装进玉玲珑芥子须弥宝盒的仓库里面,然后在众人的顶礼膜拜中腾云飞往下一座城市。
陶勋下午赶到周边的府城,依法炮制,从各城米行粮仓总共买走三万余石粮食,一天之内筹粮十万石。他估计待邻近两省天灾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省城和邻近府、州、县的米价虽然会涨一点,但是只要他将灾民滞留在秋垣县以西,米价便不会涨得太高,而且他买的绝大部分是去年及以前的陈粮,那时新粮入仓,城市无断炊之虞。
玲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