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页)
,好多谋划都无法进行。
中年人微一点头:“先生说了,这场大战关系虽大,大汉还不至于折损元气,请皇上大可放心。”
“哦!先生何故如此判断?”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汉朝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战失败。
“这场大战,有三种接局。”中年人右手伸出三根指头:“一是大汉胜,二是不输不赢,三是小败。”
“胜?不胜不败?小败?”景帝眉头拧在一起,品味起来。
中年人接着解释道:“大汉与匈奴打了数十年,就没有过大败之仗,只要皇上遣一名将坐镇边关,那么,大汉一定不会大败。”
“有理!”景帝赞同。
“先生还说了,这次,是一个天赐良机。若是大汉再胜一仗,要是能再斩首数万,匈奴必将不敢轻易犯边,边关将会有三五年的安宁。皇上就可以腾出来手,全力处置朝中事务。”中年人眼里闪着精芒。
景帝久久没有说话,沉吟了一阵,这才问道:“先生以为,当以谁人为将?”
“周亚夫!”
“周亚夫?”景帝的眉头拧在一起。
“皇上,周亚夫是本朝第一名将,有他统兵出战,此战胜利可期。”中年人有些不解的看着景帝。
景帝微微颔首:“周亚夫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有他去,朕自然是放心。可是,先生也说了,此仗大汉最多是小败。既然是败得不大,那么,何必派出周亚夫呢?朕另择一人为将。周亚夫就放到后方,万一前方不可收拾了,再把他派上去。”
“皇上,这是为何?”中年人不解了。
“周亚夫今年五十有四了,再过十年,他还能骑得动马,杀得动匈奴?”景帝右手紧握成拳,用力一挥:“朕就用这一仗来练兵!练将!”
十年后的周亚夫,就是六十四岁了,垂垂老矣,不堪为将了。从长远着眼,还不如历练出一批年青将领,这是深谋远虑。
中年人一脸的惊讶,继而就是钦佩不已:“皇上圣明!在下佩服!皇上欲命何人为将?”
“传窦婴!”景帝没有回答他的问话,提笔写了起来,写好之后,唤来春陀:“快马发往睢阳,交给梁王。”
春陀应一声,接过自去办理。
中年人眼里闪过一丝迷茫,景帝为他释疑:“这是有关雁门大捷的事情,老三不是一直蠢蠢欲动嘛,朕这就用雁门大捷来敲打敲打他。”
“妙计!”中年人不得不承认,景帝的权谋之术很厉害。
没多久,窦婴赶到,中年人避开。
窦婴向景帝见礼:“皇上召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窦婴,朕要你去一趟边关!”景帝瞄着窦婴,问道:“你可愿意?”
“皇上,你可是要命臣为将?臣万死不辞,一定与匈奴好好周旋!”窦婴大喜过望,接二连三的捷报,让窦婴也是坐不住了:“皇上请放心,臣一定象当年平定七国之乱时坐镇洛阳那般,尽心竭力!”
“嗯!”景帝点头赞许:“有你这话,朕心甚慰。可是,朕不是命你为将,而是要你去边关传旨。”
“传旨?”窦婴有些想不明白了:“皇上,传旨遣一使臣即可,为何要臣去?”
“那是因为朕要命的将有些与众不同,恐诸将不服,才不得不派你这位重臣前去宣旨!”景帝说出用意。
“请问皇上,要命何人为将?”窦婴越听越糊涂。
景帝把一道圣旨递给窦婴:“你自己看吧!”
窦婴接过,展开一瞧,手一颤,圣旨掉在地上,手忙脚乱的捡起来,一脸的诧异:“皇上,是他,是他!皇上,你怎么命他为将?这这这……”
一向以辩才无碍著称的窦婴结巴了,结巴得不成样儿了。
“朕不仅要命他为将,还要把建章营调到前方去。建章营就是为将来击胡而设,每一个兵士都可以做校尉。现在,该是他们出动的时候了!”景帝脸上泛着异样光耀:“朕希望,此战过后,能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能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校尉!”
窦婴好不容易明白过来:“皇上,这事太不同凡响了,就算有臣去宣旨,众将也不一定能服从号令。”
“没错!”景帝点头赞同:“为了令行禁止,朕决定,你带上一物前去。”
“何物?”
“高祖的赤霄剑!”景帝一字一顿的回答。
窦婴刚刚站稳的身子,一个摇晃,差点摔在地上:“高祖的赤霄剑?自从高祖驾崩之后,一直藏于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