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稍有不慎,恐怕便有性命之虞。
师徒俩探寻过无数洞穴,对洞中各种威胁已是颇为熟捻。诸如旱洞中的暗河口以及水洞中的虹吸更是亲身体验过了一番。这对于常人来说是致命的危机却被这师徒俩神奇化解,其中自有一番惊心动魄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徒俩既惊叹于洞中的绝世美景,又敬畏于洞中四伏的危机。小心翼翼,步步为营,随着两白猿往洞中深处缓缓进发。
二十四、天坑
师徒俩越往前行,洞中积水越深,竟而将将漫过膝盖。这水洞中的情景与干洞又不尽相同,水中的沉积物千姿百态,迥然有别。师徒俩沿途发现有棱角分明的、圆如珍珠的、浓稠似乳的、散环若树的等众多穴石。这些穴石虽然各具特色,异常别致,可师徒俩平素早已司空见惯,也就未多加留意,只是匆匆一瞥而过。
继续前行,地势反而越来越高,脚下积水也是越来越浅,师徒俩先前所到之处似乎乃是一个低谷之处,此时却是不断向上,估计离那出口也是越来越近了。
再经过一路长长蜿蜒向上的洞道之后,师徒俩来到了沿途以来所见最为广大的一个巨型洞穴。这洞穴极高,粗粗一估,约摸百丈有余,显得气势磅礴,气度恢宏。洞中美景却是与方才所见大同小异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只是那洞正中有三个相互接壤的大水池,三池鼎力成犄角之势。水洞中有池水并不令人惊讶,可这三个互相连通的水池竟然各呈一色,红、白、蓝三池聚月乃是此洞一奇。
师徒俩心里纳闷,仔细端瞧三池,这三池不但颜色不同,就连池中的沉积物也是各不相同。白池中乃是棱角分明,呈雾状尖针的洁白石花;红池中却是圆如珍珠,一个个宛如珍珠的水洞穴珠;蓝池中竟然散布了根根枝状石花,就好像环形的珊瑚礁石一般。三池虽互相连通,却又迥然不同,倒是颇为耐人寻味。师徒俩一时无法琢磨出其中的道理,不过这两人俱是洒脱之人,并不为此所恼,欣赏一番后又继续加紧赶路。
洞穴东面洞壁上有一个异常巨大的开口,一片亮光从此射入,照得满洞皆亮。师徒俩心中大喜,看来终于找到出口了。那两只白猿似乎也是为之精神一振,三步并作两步飞速前行。这巨大开口处乃是一条斜斜向上的洞道,这洞道虽然仍旧潮湿昏暗,可洞壁上已长有青苔,偶尔也能看见一条灰色小蛇,比之先前地下洞穴可谓生机勃勃了。
这漫长的跋涉终于结束了,师徒俩在踏上松软的土地之时俱都把紧张了许久的精神稍稍一放,闭目深深吸了一口属于地上的空气后,缓缓睁开双眼,往四周不住打量。展现在师徒俩眼前的乃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到处是一片片数人合抱的参天古树,脚底是一层层厚及膝盖的腐叶和腐土,空气中水气蒸腾,四处弥漫开来;头顶则笼罩着厚厚的云层,遮天蔽日,云雾缭绕,竟而透不过半点阳光。
这便是天坑的坑底原始森林,千百年来几乎没有任何人踏经此地,一切都保持了它原来的面貌,一片灰蒙蒙的望不到边。师徒俩霎时间俱有宇宙洪荒,沧海桑田之感,生怕惊扰了这原本安宁祥和,与世无争却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始森林,殊不知这师徒俩却也是这大自然的一部分呢。
那高大白猿并不作任何停留,依旧带领师徒俩继续前行。李思心中微微一动,这两头白猿便如两个古老森林中的守护精灵一般,把师徒俩引领进这古朴、神秘、未曾被涉足的童话般的迷藏森林。稍一走神,两白猿似乎已经消失在这片迷雾之中,李思连忙甩掉杂念,潜心紧跟那高大白猿。
太白山中的气候随着海拔越高越是不稳定,经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晴雨不定,便是那积雨云有时也是瞬间由地上水汽雾气蒸腾形成,在天坑上方遇上合适的气流又立刻化为大雨泻下,叫人捉摸不定,倒也平添了不少麻烦和乐趣。师徒俩刚刚由地底来到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就把师徒俩的好心情浇了个七零八落了。
二人二猿当下加快脚步,师徒俩更是大幅度提高速度,一手遮头,另一手则手持任何可以挡雨之物挡在身前疾速前行。反正以这师徒俩的轻功,疾进中背后几乎很难被雨淋到,只需尽量遮挡头顶和身前便可。可师徒俩费了如此周章却无用武之地,才奔出数十丈之遥,竟然已是滴雨不下,进而甚至有根根阳光透过云层似利剑般照射在身上。师徒俩大为诧异:这太白山中天气实在怪异,在这短短百十丈距离内竟然呈现出一边大雨磅礴,倾盆而下;一边却是艳阳似火,穿云直射的非常规天气。好在师徒俩这些时日来的类似经历已然不少,也就见怪不怪,只不过摇头一笑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